本帖最后由 无疆行者 于 2008-12-24 02:47 PM 编辑
读白手记之十九-"读白诗, 醉陶然"
乐天的诗中, 不少处提及酒和茶, 尤以酒著. 读乐天诗越多, 对其诗愈爱, 概言语平实, 凡间俗事皆能入诗, 自亲切也. 值新春将至, 念及武威”诗酒聚会”一事, 多少有些遗憾, 今以一篇谈及乐天诗酒的小文, 暂遂一时之愿.
前些日子, 和一位老同学网上相逢, 自然来往回和了几首诗, 其中有句”最盼花枝筹老酒, 举杯邀月共陶然”(读西安游记诗而举杯邀醉), 都是化乐天的诗句而来. 记得北京的陶然亭公园, 其名就是源于乐天的”共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乐天还有诗, “何时红烛下,相对一陶然”(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见寄二十四韵), 也提到”一陶然”.
据现代的考证, 元明之前, 中国并没有蒸馏的白酒. 啤酒和红葡萄酒, 也是后来由西方传入. 以至有好事者说, 水浒里的武二郎, 豪饮的并非今日的白酒, 最多是些村酿的”米酒”或”地瓜酒”之类的. 乐天更在武二之前, 那酒可能更是用米作的”村酿”(从乐天其它的诗中, 也能看出“酒”可能是象今天的”米酒”一样用糯米酿的, “金屑醅浓吴米酿”, 见”刘苏州寄酿酒糯米李浙东寄杨柳枝舞衫偶因尝酒试衫辄成长句寄谢之”一诗, 至少”吴酒”是这样的. 乐天另有诗曰, “羌管吹杨柳,燕姬酌葡萄”, 见”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一诗, 有自注云, “葡萄酒出太原”, 是用葡萄酿的酒). 他自己就说, “绿蚁新醅酒”(问刘十九), 这”绿蚁”, 就是在酒”未经过滤”时浮在上面的”渣”, 其状如蚁似花(表示酒酿好了, 所以说, “酒面浮花应是喜”, 见”赠晦叔忆梦得”一诗). 并不影响诗人的酒兴.
以前的酒是什么味, 不知道, 只知道”香”, 也可能是”辣”的. “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以寄之), 看来, 酒以”甜”为次, 却是明确的. 那喝酒的感觉, 可能非常”骇”(HIGH),” 此处相逢倾一盏,始知地上有神仙”(晓上天津桥闲望偶逢卢郎中张员外携酒同倾).
乐天曾在江浙为官, 自然少不了”饮酒”, 何况” 吴中多诗人,亦不少酒酤”(马上作). 但那里有什么”名酒”, 诗人并没直接提. 有一种”烧酒”, 听来特别象今日地方的”烧锅”.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荔枝楼对酒), 不仅仅是四川的特产(比乐天稍晚的诗人雍陶说, “自到成都烧酒熟”, 见”到蜀后记途中经历”一诗).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春望), 乐天诗有自注, “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 名字听起来就美.
看来, 即使当时, 酿酒的作坊, 也各有不同, 不乏深有绝技者. 记得当年写”诗逢山谷语奇工”时, 看过黄山谷的不少诗, 其中有首”宜阳别元明”, 说”霜鬚八十期同老, 酌我仙人九醞觞”, 并有自注云, “近得重醞法甚妙”. 也证古时制酒, 坊间确各有别法. 这在乐天的集中, 也多有旁证. “瓶中户县酒,墙上终南山”(朝归书寄元八), 看来这”户县酒”, 是地方名酒, 说不准地位相当于今日的西北名酿”汾酒””西凤”之类的. “仇家酒”, 在乐天诗中, 也有提及, “软美仇家酒,幽闲葛氏姝”(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等), “时到仇家非爱酒,醉时心胜醒时心”(仇家酒), 可能是”年年老去欢情少,处处春来感事深”(同上)的缘故. 这”仇家酒”, 不知是自酿的名牌, 还是别处批发来的, 待考.
从乐天的诗看, 这酒有春秋两酿, 可能各有不同. 上面提到的”梨花春”, 是春酿. 味道可能不错, 以至诗人会象小孩子那样淘气地“揭瓮偷尝新熟酒”(闲居春尽), “闷取藤枝引酒尝”(春至).诗人另有”冬初酒熟二首”, 猜是冬酿(不会是春天留下的).
酒可以自酌, 更可同饮. 同饮不能没有”劝酒”.
乐天不仅当面劝, 写信也劝, “何不饮美酒,胡然自悲嗟. 俗号销愁药,神速无以加. 一杯驱世虑,两杯反天和. 三杯即酩酊,或笑任狂歌”(劝酒寄元九). “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劝君三杯君始知”, “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樽酒”(劝酒), 听听象不象现代的劝酒词.至于老朋友, 见了面还用劝吗, “富贵无人劝君酒,今宵为我尽杯中” (席上答微之), 就是现代的“感情深, 一口闷”, 干.
最绝的还有, 不用人来劝, “樽前劝酒是春风”(酬哥舒大见赠). 那爱酒之人并不用真劝, 即使不爱酒的, 在”春风得意”之时, 能不多喝两杯吗? “莫欺杨柳弱,劝酒胜于人”(莫走柳条词送别), 古人折柳送别, 这酒也是非喝不可的, 那里还用”劝君更尽一杯酒”呢.
大家一起饮酒时, 如果碰见不”爱酒”, 光劝也不行, 得插酒筹行酒令(“筹插红螺碗”, 见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没有正式的酒筹, 折段花枝也成(“醉折花枝当酒筹”,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但如果遇到有心事的, 一喝高了就笑还好, 如果哭, 还是别劝了. “莫怪近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答劝酒)
饮酒, 最好还有”乐”飞, “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怎么行, 那能叫宴吗? 那时有专用的”饮酒曲”, 叫《卷白波》(“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这可是乐天”亲口”说的(其诗自注云, “抛打曲有《调笑令》,饮酒曲有《卷白波》”). 那场面, 不”残席喧哗散, 归鞍酩酊骑. 酡颜乌帽侧,醉袖玉鞭垂”(同上)是不行的.
乐天有首诗”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 回忆朋友间聚会喝酒, 很是传神. 诗曰, “一杯愁已破,三盏气弥粗. 软美仇家酒,幽闲葛氏姝. 十千方得斗,二八正当垆. 论笑杓胡(石聿),谈怜巩嗫嚅. 李酣犹短窦,庾醉更蔫迂. 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输. 长驱波卷白,连掷采成卢. 筹并频逃席,觥严别置盂. 满卮那可灌,颓玉不胜扶. 入视中枢草,归乘内厩驹. 醉曾冲宰相,骄不揖金吾. 日近恩虽重,云高势却孤. 翻身落霄汉,失脚倒泥涂. 博望移门籍,浔阳佐郡符”(其自注云, “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皆当时酒令”). 如果说, 老杜的”饮中八仙”, 离我们太远, 这乐天的”酒图”, 不就”活生生”地在我们身边吗?
还有绝的. 自酌, 也可有自劝, 而且”振振有词”地化成了十四首象模象样的诗(劝酒十四首并序), “予分秩东都,居多暇日。闲来辄饮,醉后辄吟,若无词章,不成谣咏。每发一意,则成一篇,凡十四篇,皆主于酒,聊以自劝,故以何处难忘酒、不如来饮酒命篇”. 都快成理论了.
这爱酒之人, 上了酒瘾, 或遇见了知己, 手头一时吃紧怎么办? 没问题, 不是“尚残半月芸香俸”嘛, “不作归粮作酒资”(自城东至以诗代书戏招李六拾遗崔二十六先辈), 拿去换酒.
这酒还有个好处, 就是暂时忘掉”离愁别恨”. “忧方知酒圣,贫始觉钱神”(江南谪居十韵), 看来乐天是从痛苦的经历中深刻体会了. 但忘掉多长时间, 取决于喝了多少, 以及当时喝酒的心情. 这不, 乐天和元九别后, “行到城门残酒醒”(醉后却寄元九), 酒醒得太快, 还没到家, 就”万重离恨一时来”(同上)了.
古人能从万籁之音取得灵感. 听鹧鸪, 而起乡思, 已成了定论(为此还多了郑鹧鸪一名. 和乐天同时的殷尧藩也有诗云, “堠长堠短逢官马, 山南山北闻鹧鸪”, 见”旅行”一诗). 闻提壶鸟, 而要喝酒, 却真是有趣到家了. “厌听秋猿催下泪,喜闻春鸟劝提壶”(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 所以满世界找”何处青楼有酒酤”了, 那时真个是”进士粗豪寻静尽,拾遗风采近都无”的”腾腾一俗夫”. 内心里, “家园忘却酒为乡”(送萧处士游黔南), 不过是个遁词, 来逃避那”鹧鸪”之音引起的无尽乡情.
诗人晚年长斋. 斋戒其间是要”戒酒”的, 以至”妓房匣镜满红埃,酒库封瓶生绿苔”(五月斋戒罢宴彻乐闻韦宾客皇甫郎中饮会亦稀又知欲携酒馔出斋先以长句呈谢). 酒友们如何等得, “散斋香火今朝散,开素盘筵后日开”, “随意往还君莫怪,坐禅僧去饮徒来”, 多形象啊. 另有一首, “斋宫前日满三旬,酒榼今朝一拂尘”, “病心汤沃寒灰活,老面花生朽木春”(长斋月满携酒先与梦得对酌醉中同赴令公之宴戏赠梦得), 异曲同工.
酒总是要喝的, 酒瘾之大, 从这诗里可见一斑. “头痛牙疼三日卧,妻看煎药婢来扶. 今朝似校抬头语,先问南邻有酒无?”(病中赠南邻觅酒), 怎么样?
那遇到实在不能喝酒时怎么办, “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宿蓝桥对月), 就只有喝茶了. 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