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前的话: 看东北线还没有新贴, 行者就抛块砖, 怀怀旧...
“挖战壕”的年代
我没赶上”挖”战壕的时代, 却有着自己”挖战壕”的经历.
我小的时候, 感觉冬天的气候比现在冷, 而且一到冬天, 很少见到绿色的蔬菜. 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 每家每户才定量供应一些所谓的”细菜”. 平时, 基本上就是土豆, 胡萝卜和大白菜. 如果你妈或你Grandma的”手巧”, 还可以变出花样来吃, 否则你就”顿顿”将就着吧.
后来, 在外地念书, 又定居在外地, 有机会接触到”天南海北”的一些其他朋友. 似乎很多”同龄人”包括我后来的太太在内, 在那个年代都没有生活得那么”单调”, 以至于他们怀疑我说的”真假”. 他们搞不清楚, 为什么我吃了那么多年的”土豆”, 对它还那么”情有独钟”, 可以变着花样, 不变着花样地吃, 而且永远吃不腻. 他们不知道, 我也有吃腻的东西. 当年早就吃腻了”大碴子”和”玉米面”, 以至于曾经幻想, “要是天天吃馒头就好了”.
在冬天只有”土豆, 胡萝卜和大白菜”的时代, 几乎家家要在秋天存好这些”秋菜”, 就堆放在菜窖里. 菜不能放在外面, 也不能放在屋里(“积酸菜”例外). 准备”秋菜”的活动, 不一定赶得上郊外屯子里办年货, 但也是每年的大场面之一. 大人们的单位, 有时出车集体到外面去拉, 主要是”白菜”, 但多数时候, 都是到外面的商店直接去买. 从“菜站”拉来的菜, 卖出去之前, 就堆在大街上, 象小山一样高.
我们对白菜的兴趣不大, 主要感兴趣的是”胡萝卜”和”土豆”. 它们来的时候装在”草袋子”里, 那袋子看起来象电影里堆机枪阵地的”沙袋”, 不过是用”草”编织的. 等到商店下了班, 小朋友们, 就一哄而上, 开始你推我拽地搭各种”工事”, 然后就藏在里面尽情地玩. 有时谁要"饿"了, 就"抠"出一根"胡萝卜", 在草袋子上蹭一蹭, 直接就吃. 赶上不同院子的孩子有了纠纷, 双方还真就各就各位地”打”了起来. 那时”土豆”成了最好的武器. 随手“抠”开”草袋子”, 大大小小的土豆就散了出来, 专捡大的和”趁手”的扔. 一时间, “土豆”满天飞. 现在想起来, 不仅少”家教”, 也够危险的. 砸在身上甚至头上, 也还好, 打在眼睛上…, 不敢想.
那商店雇来看”秋菜”的老大爷, 这时就拎着棍子, 满”草垛子”找人, 但他那里赶得上那帮”坏小子”灵巧. 双方立刻休战, “战壕”就地变成了”地道”, 一起和老爷子玩起了”地道战”. 那时大家还真都变成了一群没”家教”的”野孩子”.
后来上中学, 遇见一哥们, 和我同组赛手榴弹. 看他那架式, 我不禁问, “以前也扔过土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