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今事对前人": 一次关于古诗词的讨论
题前的话: 以前在北美枫, 叶雨有篇"谈古体诗创作(一):谈谈买椟还珠", 非常直率地谈出他对古体诗词创作的观点. 当时行者有一贴答之.
行者答叶雨贴(引的例子暂时不附):
叶雨参与讨论这些问题, 我个人认为非常好. 这里缺乏”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的气氛-有时说出来, 听者反而有”抵触”情绪. 不过, 我个人对有些说法, 不敢苟同.
叶雨这里再三强调要”写出”自己的观点(这是我的理解), 好象观点必须指出, 否则人家看不到. 他以为, 人人象他儿子那样看到”红包”不求甚解-这里没有贬低的意(没有某方面的知识和智力, 自然会有理解上的问题). 事实上, 不是所有的诗, 都要具体点出观点的. 观点可以蕴涵在字里行间, 可以从整首诗里来感觉的-或者说, 是读者经过阅读思考而得出的-如同看传统的水墨画, 用”想象”来连接的.
也举几个例子, 不从我喜欢的”刘白苏黄”里找, 就随便从”唐诗三百”里找几个大家的来看: ...
为此, 行者还专写了一首绝句, "'音心人'新韵随和连南河叶雨"(见下).
一从古韵走新音, 平仄常随自在心
谁笑临屏多意气, 我提今事对前人
事情的起因, 记得是叶雨针对柳上惠"许霆取款机案件"的评论. 下面, 转一下当时的讨论贴...
A. 柳上惠: 七绝 许霆取款机案件
因取款机进行系统升级一度故障,山西25岁青年许霆意外发现取1000元银行卡才扣掉1元,于是用余款170多元的银行卡,分171次提取17.5万元,潜逃一年后被捕,被判无期起争议,法院重审此案,法学家对许霆案有重大分歧.
似盗非偷事有奇, 做成文案判无期.
民声海内沸如鼎, 指此量刑当质疑.
B. 叶雨:
平铺叙事,似乎没有作者自己独到的观点。
C. 柳上惠:
提出讨论.
D. 登志:
学习了叶总的诗观,很是受益。但就柳版此类诗(不单指这一首)也是一种写法,还原了事件的真实面目。有新闻价值,也有写史的成份在。这类事件是新生事物,好像也不好发表什么见解的。愿朋友们各抒已见。
E. 行者:
同意登志诗兄的观点(尽管柳上兄的"见解"有时可以从诗里或上下文里来揣摩), 柳上兄的许多诗(尤其是七绝体)别具一格, 有其独特的价值-我曾建议其转录一集.
诗分别类, 议有多元.
老叶的观点自然不错, 尤其是从新诗的角度.
然而, 旧诗有其不同的特点. 寄"时事"于音律, 其一也. 里兄(李拜六李版主也)也说"文章歌诗合为时事心志而作"是其"向往的境界".
同样的题材, 用新诗来写, 则无味; 旧诗来作, 吟咏间, 自有天地-一如老杜乐天的新题乐府.
个人的观点, 写旧体诗, 没有新内容(新内容-"旧瓶装新酒"), 或没有新突破(没新内容又没突破-"旧瓶装假酒"也), 不如不作. 柳上兄, 以旧诗律为载体, 传介新时代的内容, 值得鼓励.
行者自己, 也曾在多个方面做过探索实践-虽然"柳体"写得不多, 也有, 不再此赘述-以免里兄和诸位版主诗友笑我"卖弄".
有人会问, 行者作了那么多"临屏歪和", 不是误导人么?
行者会说, "临屏歪和"来的是气氛, 显的是急智, "戴着镣铐"娱己乐人, 要的是默契, 内容就在"上下文"也
所以, 脱离了具体的环境, 还是无法谈.
最后, 浪费点资源, 重贴一下一篇旧作-也是当时临屏"现炒"的:
日前, 马失途于闲地倡题诗谢风雨会长. 行者一时手紧, 转了些所谓闲坛旧作, 自零五年末至今年二月, 皆同闲地风雨有关. 因老马言有意归隐休息, 又转”正趁无人好看书”一首-起风来雨看书. 行者所转旧作, 今观之, 皆一时之意也, 却道是闲坛信史
借得白家千古方, 小园酿取共谁尝
风随九酝冲天府, 三载勾留一觉长
身在其境者, 自有所感触...
P.S., 当然, 诗有不同的境界. 只有意"大"境界者例外 闲地诗坛以联诗传介为主, 辅以联谊, 工作之余, 放松一下, 皆不以"诗人"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