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0 01: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贝多芬十分投入地谱写序曲和16幕戏配乐,外加一部终曲。
《普罗米修斯的生民》1807年11月2日在面粉巷会堂上演之后大红,在帝国宫廷剧院连续上演27次,超过同场上演的《第二交响曲》。但它再次证明海顿与贝多芬气场不合。此剧大红后海顿碰见贝多芬,他说:“那个,我昨天听了你的芭蕾剧,很享受!”明明白白是老师对学生的肯定。贝多芬却回答:“噢,亲爱的老爸,感谢夸奖。不过它跟《创世纪》完全没法儿比!”
海顿不知该怎么接,停顿一会儿只好说:“嗯,确实如此。”
然后,他就走开了。
《创世纪》是海顿最著名的作品,贝多芬这样说,海顿搞不清他是恭维还是讽刺,所以只好讪讪走开。如果对方是莫扎特,海顿不会这样尴尬。
无论海顿是否尴尬,贝多芬作为音乐明星终于走出了维也纳,他的七重奏、钢琴协奏曲和《第一交响曲》横扫德语地区,七重奏还越过多佛海峡征服了伦敦。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海外奏凯。他现在出版了10部钢琴奏鸣曲,还有十几部室内乐已出版或即将出版,钱数到手软。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说自己的新作可以同时卖给六七家出版社:“我出价,他们掏钱。”
他在赛勒施塔特有了新房子,能越过堡垒西边看到美丽风景。他认定维也纳将实现他的音乐抱负:“每一天,我都在接近天命,我能感觉到它,但无法描述。”他的两个弟弟先后来到维也纳投奔成功征服维也纳的哥哥,大弟卡斯帕接手教育他的部分学生,还有两个波恩老乡:来自巴克斯·弗朗茨领导过的条顿骑士团的27岁斯特凡·封·布罗伊宁和17岁的学生费迪南德·里斯,两人都相貌英俊,都才华横溢。
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此时厄运也像怪兽一样无声无息潜行而来,而且,贝多芬无法向任何人求救。
怪兽是耳聋。其实贝多芬的耳聋跟里斯没关系。他的耳聋始于1797年,当时他仅27岁,说自己染上“可怕的斑疹伤寒”,实际上是为了掩饰耳疾。因为,出名就是得罪人,他现在这么有名,圈内圈外的敌人都非常多。
贝多芬对自己的敌人非常刻薄。1793年他把在维也纳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题献给劳欣,即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中费加罗咏叹调为主题的小提琴和钢琴变奏曲。1793年11月2日他致信劳欣说:
维也纳有些人晚上听了我的即兴演奏,第二天就会复制我的风格特色,然后算作自己的作品,并且沾沾自喜。我看穿了他们的这种把戏,所以我才写这类曲子。我知道他们的曲谱很快就要出版,所以我先发制人。但我还有另一个理由:我想为难下那些维也纳钢琴家,其中有几个是我的死敌。我要用这个来回敬他们,因为我料到,我的变奏曲将会在四面八方跟那些高雅的先生们狭路相逢,他们必定大出洋相。
不久,贝多芬真的公演了这部曲子,并且在结尾处加上颤音,从技术上暗算了这些“死敌”。德彪西对此非常不以为然,他后来说:“自然,天才可以没品位,贝多芬便是一例。而另一方面,身为天才的莫扎特则有最雅致的品位。”
遭到贝多芬暗算的敌人,自然会加倍疯狂地咬回来。这些敌人使贝多芬非常苦恼。1801年他致信霍夫迈斯特说:“至于那些蠢货,只有让他们去说:他们的嚼舌决不能使任何人不朽,也决不能使阿波罗指定的人丧失不朽。”25年之后他致信克莱因时还说:“我和伏尔泰想的一样:‘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挡住一匹英勇的奔马。’”说是这么说,但如果这些苍蝇知道他耳朵聋了呢?贝多芬可不愿意给他们幸灾乐祸的机会。
1801年贝多芬致信另外一位朋友阿芒达牧师,坦承:“你的贝多芬是个可怜虫。要知道我最高贵的那部分——我的听觉——大大衰退。咱们相见时我已有感知,我瞒着大家,但从此越来越恶化,能否治好,也在未定之天:这大概跟我肚子不好也有关,可肚子已经差不多痊愈;然而,听觉还有望痊愈吗?我当然希望,但希望非常渺茫,因为这病其实无药可医。我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开所有心爱的人,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啊!我将多幸福,如果我拥有完全的听力!??(我的钢琴演奏和作曲受的影响目前还不大,但与人交际十分不便)??关于我听觉之事,请严守秘密,不要告诉任何人。”
耳聋对音乐家,相当于教师不能说话,银行家没钱,美女被泼了满脸硫酸,英雄被砍掉四肢,那种痛苦,有过之而无不及。为治疗耳聋贝多芬可说费尽心机,用过杏仁油,朝耳朵里灌薄荷油,然而他的双耳仍然整日鸣响,听觉急速衰退,五内俱焚,但他却不愿意也不能告诉任何人,只好尽量躲开社交。人家说话时如果站得稍远,他就瞪着眼睛不回答,但过一会儿他又去问别人在说啥。那时大家都以为这是天才的怪癖。没人知道,这个怪癖的贝多芬内心是多么绝望。
1804年他的朋友斯蒂芬·封·曾与贝多芬同住,布罗伊宁致信他们共同的朋友韦格勒说,贝多芬听力的逐渐丧失给了他可怕的影响:他不再信任朋友,而朋友也很难与他相处。他看见朋友们谈话就以为在说他的坏话,阴谋害他。有一天贝多芬写道:“再也不要在我跟前露面。你是一条卑鄙的狗,一个不老实的家伙。”第二天他发现自己错了,又写下:“亲爱的朋友: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你是对的。我现在明白了。所以今天下午来我这里吧。接受你的贝多芬的爱。”
而他的朋友们,总是选择原谅他的粗鲁。
贝多芬当然有很多虚伪的朋友,但他也有很多真正的朋友。意大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穆齐奥·克莱门蒂就是其中一个。有次他去看贝多芬,在门口听见贝多芬在弹钢琴,他就静静地站在室外走廊上听了一个半小时,最后轻轻出门,回去了。作家以文会友,音乐家以乐会友,其实并不用时时刻刻按节气互访说些不咸不淡的话。
很多音乐家像贝多芬那样去世前即赢得此生辉煌。
但没有一个音乐家像贝多芬那样辉煌之下却从未赢得此生的幸福。
当时大多数人把贝多芬的狂躁看作艺术家的标配,并不知道是因为耳聋。“我不会为这些猪演奏!”他在封·布朗伯爵的巴登夏宫独奏会上大喊,只不过因为一对情侣在隔壁房间门口大声说话。那些对他的粗鲁把眉头皱变形的人并不知道,那时威林医生把金鸡纳发泡药植入了贝多芬上臂来治耳聋,这些药要在他皮下放很多天,不仅让他十分痛苦,而且让他无法弹钢琴。后来温泉疗法和草药对他的肠胃病起了点儿作用,但耳聋毫无起色。1801年绝望的贝多芬终于致信波恩好友韦格勒医生坦白:
我的耳朵3年前就出了毛病,试用各种治疗方法和药物但总不见好转??我过着悲惨的生活??一个蠢驴医生劝我洗冷水浴,另一个聪明些的劝我到多瑙河畔去洗温水浴:倒是见效,肚子好多了,但耳朵不见好转,或者更恶化。去年冬天我的身体简直糟透了,腹痛十分剧烈??(威林医生)他差不多完全止住我的腹泻,又劝我洗温水浴,水里放些健身药酒。他没给我开药,4天前才给了些治胃病的药丸和治耳朵的一种茶。我觉得好些了,也有劲儿了,只是耳朵嗡嗡作响日夜不息。两年来我躲避一切交际。我总不能宣布“我是聋子”。
倘我从事其他职业也许还能凑合,但在我的行当中这是非常可怕的。敌人们将会怎么说?而他们的数目又相当的可观!??在戏院里我得坐在乐队最近的地方才能听见演员声音,稍远一些就听不见乐器和歌唱的高音。人家柔和说话我勉强能听到一些,人家高声叫喊时我简直痛不欲生。结局怎样,只有天知道。威林说一定会好转,即使不能完全复原??求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的病??我把这件事当秘密交托给你??我时常诅咒我的生命。普鲁塔克(古希腊哲学家)教我隐忍。我却愿和我的命运挑战,如果可能的话。但有些时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怜的造物。隐忍!多么伤心的避难所!然而这却是我唯一的出路!
1801年11月16日,在那封让韦格勒帮找洗礼证明准备迎娶特蕾泽的信中贝多芬又写道:
威林几个月来老在我两臂上涂发泡药??这种治疗太难受了:剧痛之外还起码一两天手臂不能乱动??得承认耳朵里的轰轰声比从前轻减了些,尤其是最先发病的左耳;但我的听觉迄今毫无改善;我不敢断定它会不会更加恶化??肚子好多了;特别洗几天温水浴后可以正常8到10天。隔段时间我服些健胃药,也听你的劝告把草药敷在腹上??人家说直流电电击有神效,你以为怎样?有一个医生告诉我他曾看见一个聋哑孩子恢复听觉,还有一个耳聋7年的人也恢复听觉??我的生活愉快些了,与人来往也多了些。你简直不能设想两年来我过得何等孤独与悲哀。我的残疾像幽灵一样到处挡着我,而我逃避着人群。旁人一定以为我憎恶人类,其实我并不如此!??我应当尽可能地在此世得到幸福??决不要苦恼??不,我不能忍受!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让我完全屈服!
这封信,因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句话而名垂青年励志史。
其实,这是一封充满痛苦与灰暗的信。
为了掩饰,贝多芬这个音乐家居然提前学会了21世纪的行为艺术:伪装与人谈话。他就这样蒙混了很长时间。不过,维也纳像任何大都市一样精于八卦,虽然贝多芬多方掩饰,但大家还是慢慢知道贝多芬病了。卡尔·车尔尼(1791—1857)是奥地利著名钢琴家,肖邦的密友,其钢琴演奏当时与肖邦齐名。这个贝多芬当时年纪最小的学生有天进了贝多芬家门后看见老师龇牙咧嘴蹲在地上往耳朵里放蘸了黄药水的棉花球,出来后他说:“他不像欧洲第一大音乐家,倒像漂流荒岛的鲁滨孙。”现在他知道,这并非鲁滨孙的怪癖,而是严重的耳疾。
有的人挺不住痛苦自杀了,而贝多芬虽然也经常想到自杀,但最后他挺住了。
不能说挺住了就一定是贝多芬,然而挺不住一定没有贝多芬,所以,想要自杀的人,可以看看贝多芬的这段话:“痛苦能够毁灭人,痛苦的人也毁灭痛苦。创造必得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
身为音乐家,耳朵却听不见了。就连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命运也并没有比这个更悲惨吧?
然而,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而且,他扼住了。
他的出手是千足金的贝多芬风格:
《第三交响曲》。
《英雄》!
艺术家生活的痛苦,当然会对他的创作产生巨大影响。但是,艺术家的作品,却无法避免的也是时代的造物,或者说,更多是时代的造物。脱离时代的“为艺术而艺术”,其实留下的例子都不太有说服力。当然是时代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代。虽然,英雄可以非常明显地影响历史的走向,然而英雄的诞生,却一定源于时代。
《第三交响曲》就是它的时代背景——法国大革命——的累累硕果之一:革命造就英雄,英雄解放大众。创作者是耳聋的贝多芬。
还有更传奇的传奇吗?
《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与拿破仑两个伟大灵魂在冥冥之中撼天动地的一场世纪厮杀。
这场厮杀开始于英雄相惜。1798年2月,法国将军贝纳德出任驻维也纳大使,代表拿破仑与奥地利政府签订和平条约。他在维也纳与贝多芬交往甚多,但他对世界音乐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他对贝多芬说的一句话:“尊敬的阁下,我以法兰西的名义,恳请你为拿破仑将军谱写一部交响曲”。贝多芬沉默,意思就是拒绝。当时,法军是奥地利的敌人。后来他说:“我要为拿破仑写部交响曲,但我是为我们的大英雄创作,我没任何必要为你们的大将军写任何东西!我现在不把你们的头衔当回事,将来,也不会!”
贝多芬的意思是,他并不看重拿破仑的“大将军”头衔。
但他在拿破仑身上看到了他的普罗米修斯——人类英雄。
天性上贝多芬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拥趸。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9岁的贝多芬在波恩大学欢欣鼓舞大声疾呼:“通过黑夜迎来光明,通过搏斗走向胜利!”贝多芬要用音乐来欢呼,“我创造,因为我心里有话要说”。他一夜无眠,创作了合唱歌曲《谁是自由人》:
谁,
谁是一个自由人?
只有自己的意志为自己立法,
不用听那暴君说些废话!
法国大革命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像打动所有年轻人那样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在笔记中写道:“自由!!!能有什么东西比它更是我们所需呢?”“我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在王座面前也不会背弃真理!”“在艺术界,如同一切伟大的创造中,自由前进就是目标。”他与大多数欧洲人一样时刻关注年轻的法兰西
共和国,同时为“自由”擂响战鼓:“自由和进步是艺术世界的目标,就像在整个人生中一样”;“一个人,如果是正义的,他就可以凭勇气战无不胜!”;“个人要有准则,国家要有宪法!”
这些言行当然不能讨波恩选帝侯弗朗兹一世喜欢,他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桀骜不羁”,下令对贝多芬开展秘密调查,宫廷显要们在耳语中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更是集体远离这个“小个子共和主义者”。当然,耳聋已经开始的贝多芬,可能还很欢迎他们这样做:他不用伪装听得见了。
三年后(1802)贝多芬对朋友说:“我不满意我目前为止创作的所有作品。从现在起我要走一条崭新的道路。”
这条道路,即《第三交响曲》!
这回,好拖延的贝多芬不用别人催,马上就动笔了!1803年他在维也纳郊外杜布林一个葡萄园的农舍中开始写作,把《普罗米修斯的生民》主旋律变奏10次,成为《第三交响曲》最后一个乐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