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718|回复: 179

北影《红楼》跟片记(1-9)(连载未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5 22: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ingna 于 2015-9-8 10:46 PM 编辑

89版北影厂的《红楼梦》: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UxNzgxMzI=.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jf7CCBfORo/


宁说红楼系列: 北影《红楼》跟片记

作者:宁娜

小编: 如今《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再次重拍,又把电视剧87版《红楼梦》推到了台前。这部电视连续剧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经典之作,而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宁娜却执着地爱着不是太“有名”的北影版《红楼梦》,在她眼里,谢铁骊导演的这部超长版《红楼梦》不但见证了电影与电视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是她心中一个痛。作为电影人的她伤心得看到,这场大战后,电影《红楼梦》惨败收场,从此中国的电影业也一蹶不振。她希望能把她经历过的“影事”点滴如实地书写下来,因为她害怕经典被人从此遗忘......


背景资料:

一九八六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正式拍摄电影《红楼梦》。 除了投巨资建造“大观园”和“宁国府”外,选演员的规模更属史无前例。不但锁定刘晓庆、赵丽蓉、丁岚等大腕,还在全国范围广招俊男美女,历时五年的时间选定片中一百多个人物。剧组还八下江南拍摄外景。整部影片以其细腻的手法、壮观的场景和强大的演员阵容创下当年大片之先河。

历时三年的艰苦摄制终以破纪录的投资,拍成全长七百三十五分钟的中国最长电影巨著--《红楼梦》。


2005年夏 北京
“师傅,有北影厂拍的电影《红楼梦》吗?”
“有!”
“要电影《红楼梦》!”
“没有,只有连续剧。”
西单书城音像部:“卖不动,都退回去了。里面好象有刘晓庆、赵丽蓉吧?”
这部当年差点把北影厂搞破产、名导+名演的名著大制作,难道就这样无声无息烟消云散了?

(一) 初入大观园

一九八七年秋,电影学院同意让同学们自己联系剧组实习三周。大伙儿激动地拥进研究生办公室,争看全国正拍摄的影片名单。名单上刀光剑影武打凶杀:《红姑寨恩仇记》、《侠女十三妹》、《金镖黄天霸》、《荒原杀手》…大家纷纷摇头放弃了。我拿过单子细瞧,突然看到一个名字: 《红楼梦》(北影厂),导演:谢铁骊。

号称“北谢”的谢铁骊是传统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他的《早春二月》被香花、毒草,毒草、香花地折腾一顿,结果成了经典;他还拍了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杜鹃山》。拍《红楼梦》是谢导的夙愿。

那年月电影的境况很不妙:竞争对手电视卷走了大批应该进影院的观众,后来又拍连续剧争地盘,搞得电影元气大伤。当惯了老大的电影从骨子里瞧不上电视。看了电视剧《红楼梦》,电影笑了:“连环画”嘛,咋能是艺术呢? 岂料,亿万观众不仅把连续剧当艺术,居然还爱煞!那一曲《枉凝眉》如泣如诉如悲啼,大街小巷如醉如狂如痴迷,报纸电台如歌如颂如赞礼,一下子就哗啦啦地高山流水遇知音。不过,电影是久经考验的老同志,有信心拨乱反正。影视大战,不可不看。

开始人家以为咱是男的,说剧组都是漂亮小姑娘,不要男生来捣乱。再说剧组从来没有接待过啥跟片实习生。我后来亲自打电话,强调全部费用自掏腰包,又搬出导师和推荐我的电影老前辈的大名,这下事情搞定了。出门前老公塞给我一条大方素雅的连衣裙,叮嘱注意形象,《红楼》剧组是满台美人的地方,不要蓬头鬼似的破坏集体“容”誉!

电影《红楼梦》要拍成系列片,六部(八集),耗时三年。是当时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大的制作工程。剧组已经在北影厂里盖了“仿清楼”;在北京宣武区建了“大观园”;还在河北正定的“荣宁二府”投了资;全厂倾巢而出,倾其所能,摆出倾家荡产决一死战的架式,在老厂长汪洋和总导演谢铁骊的带领下全力以赴。可惜等剧本写好、演员选好、班子搭好、服装道具准备好,得,电视剧抢先出来了!北影银子花了、演员合同签了、骑虎难下了……不过,谁笑到最后还难说。

很快,我在剧组挂上了号。这下我可要好好地看制片怎样组织安排;导演怎样艺术把关;演员怎样打造人物;摄影、美工、道具、化妆怎样协调合作。一句话:电影如何创造艺术。

我一撂下行李就直奔片场--青浦大观园。它坐落在淀山湖畔,兼有皇家林苑的气派和江南园林的秀丽。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稻香村等主要景点已完工,即将对游客开放。门口立着金陵十二钗的大型浮雕:居中的元春被一圈祥光笼罩,周围是其他十一钗。天上朵朵云彩象征警幻仙境。正瞧着,执行导演赵元出来送拍完了论 “阴阳”的史湘云(扮演者:马晓晴)和丫环翠缕。我希望与她们合影留个念,马晓晴爽快地答应了。赵导提议,就用门口这块为影片压题的浮雕当背景吧。



#1:   (一) 初入大观园

#37: (二)倒霉的鸳鸯

#46: (三)造“假”亦认真

#49: (四)红楼女儿谱

#59: (五)剧组的烦恼

#88: (六)“凤姐”刘晓庆

#101:(七)演 “红楼一婆”

#135:(八)不当“谢雪芹”

#155:(九)优美之表达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5 23: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娜,谢谢分享。看到了三篇大作。

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重新发表在论坛上或者这里的空间(博客)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11: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娜,谢谢分享。看到了三篇大作。

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重新发表在论坛上或者这里的空间(博客)上。
昨夜雨 发表于 2008-12-15 11:20 PM


风雨

宁导忙,就劳驾你帮着宁娜把文章贴上来了。期待着看宁娜的妙作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12: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直接贴上来吧。好象宁娜不止写了三篇吧,能不能把没发表的也贴到这里来让我们先睹为快?记得你以前写过一个开头,后来我们提了些意见你就撤回去了,我一直惦记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12: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

宁导忙,就劳驾你帮着宁娜把文章贴上来了。期待着看宁娜的妙作哎。。。
星光 发表于 2008-12-16 11:00 AM


本站已经注册的用户,对自己的作品在本站应该拥有发表权。还是把发表权留给作者吧。;) 作者愿意怎么发表,我们作为读者,都应该尊重。

既然宁导已经把链接提供给我们了,我们都可以自己去看。如果看不到,有困难的,可以向宁导反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15: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点击了几次,看不到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23: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凤, 你换一机器试一试怎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23: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月,那份小报是三个小姑娘办的,其中一个小主编是我电影学院的学妹。她一声声师姐喊得我心花怒放,这才决定支持她,把几乎放弃的文章又捡起来。还未写完呢,手里一把草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23: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娜,你能把发表的部分贴上来吗?我也看不到,想看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23: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很漂亮的网刊!一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23: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星光,容我点时间来打字。发表的部分都经过编辑,我没有电子文件,好象也COPY不下来。照片如果我贴就不会有报上我希望的朦胧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23: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昨夜雨 于 2008-12-16 11:47 PM 编辑

宁娜,那个网刊看上去是有点难度。:-) 图片部分我可以帮助你克隆下来。保证有朦胧美。 :)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外人可以看到帖子,看不到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00: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 你真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7 00: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到了。小报办得很有专业水平。

现在这个写法很好啊,很吸引人。快快修改你的草稿吧。我们凑不上当你学妹,就多喊几声"宁导"怎样?宁导,宁导,宁导。。。。。。:)

八月,那份小报是三个小姑娘办的,其中一个小主编是我电影学院的学妹。她一声声师姐喊得我心花怒放,这才决定支持她,把几乎放弃的文章又捡起来。还未写完呢,手里一把草稿。 ...
Ningna 发表于 2008-12-16 11:14 P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7 00: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娜,照片真不错。那条裙子很素雅,你老公挺有眼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7 10: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好美的相片。

总算看到宁娜的真面目了,你好高啊,在江南姑娘里面是大个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7 10: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娜好!

红楼梦电影是用自己的短处去和电视剧的长处较量,还能不输。有几个人能花那末多钱,有那末多时间呆在电影院里看那么长的电影。:-)

不过,那么长的电影,应该是创纪录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7 22: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看见了,尽管费了一番周折。

宁导的笔调还是那么引人入胜,期待续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7 22: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看见了宁导的真人玉照,不负此番周折。

前段时间还看到一篇有关马晓晴的文章,她这一段人生,也是让人感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7 22: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咱就看到两篇,在第一、二期上?没见到第三、四期上有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7 22: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anghua 于 2008-12-17 10:50 PM 编辑

我也要看!
呀, 看到了, 宁导是像北方姑娘!
风雨也是, 还有这样把关的!
12# 昨夜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23: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ngna 于 2008-12-17 11:51 PM 编辑

芳华,从没人说我象北方人,你是头一个。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23: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ngna 于 2008-12-17 11:17 PM 编辑

20# 漫人

第三没有、第四期上有啊。周五的晚上可看到下一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23: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16# 星光

高吗?一般般吧。主要是那三位个儿小了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23: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还看到一篇有关马晓晴的文章,她这一段人生,也是让人感叹。
漫人 发表于 2008-12-17 10:22 PM


马晓晴咋啦? 好久没她的消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9: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着啊,干着急。

得给宁公主请安。

这总可以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宁娜的照片即使不注册,在首页的图片展览上是看得见的。当然,那个框子很小,更加有朦胧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9 00: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回瞪大了眼使劲找了找,总算找到了。以前听说过电影里面的瓶子是糖做的,这回又见到玉器是蜡做的,还晶莹碧透。

前段时间在文学城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

失踪的明星马晓晴:我这种人,注定断子绝孙(组图)

内容看了后让人感慨。宁导和她相识,想必更有想法。

马晓晴咋啦? 好久没她的消息了。
Ningna 发表于 2008-12-17 11:50 P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9 10: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晓晴有什么八卦?文学城找东西麻烦,漫人你就给简单说说吧,别吊人胃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9 10: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27# 八月风

对,要得就是那个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9 17: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宁娜。也问大家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9 23: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晓晴40岁啦,还孤身一人,戏又从前台演到后台,几乎是从人间消失了。可照她汲汲的说法,活得还挺自在。

皮埃斯:城里面找东西一点都不麻烦。

马晓晴有什么八卦?文学城找东西麻烦,漫人你就给简单说说吧,别吊人胃口。
八月风 发表于 2008-12-19 10:04 A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1 00: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看明白小站是允许转贴的,在险地被砍怕了。

做好人做到家,咱就做一回搬运工。下面是连接:

http://news.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news&MsgID=750324


32# 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1 03: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漫人指路。马晓晴才40岁?我真是老了。

宁娜,真恨不得能帮你打字,好早日先睹为快你的大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3 19: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12# 昨夜雨
I'd like to see it to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4 00: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赶快回帖。那话怎么说来着,看贴不顶,唔、唔,说不下去啦...
12# 昨夜雨  
I'd like to see it too.
cleosong 发表于 2008-12-23 07:27 P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6: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ngna 于 2009-3-4 09:16 PM 编辑

(二)倒霉的鸳鸯


我在车站碰到剧务大李的时候,他手里正拎着一个蒙着蓝布的鸟笼。“你拿的是林妹妹的鹦哥吗?”我问大李。“哦,不,是鸳鸯。鸟市跑了无数家、无数趟,今儿赶巧了。卖主牛啊,36块不还价。潇湘馆窗户上蒙的纱也买到了。” “是贾母说的银红的、远远地看着似烟雾的‘霞影纱’吗?”“嘿,你对《红楼梦》书还挺熟的。”“你们剧务真神啊,要荔枝就荔枝,要鹿肉就鹿肉,芍药、海棠、红梅花,要什么弄什么来。”一通吹捧大李好开心,说下个月就得满处找菊花和螃蟹啦。

赵导和众人看到鸟笼眉开眼笑:买来啦?大李一掀蓝布:哇,一对五彩鸳鸯!鸳鸯的毛色由黑、红、绿、蓝四种色块组成,翅膀带着金边,要说鸳鸯这么漂亮那卖家确实有资格牛气。赵导一拍大腿道:“下午咱们就拍沁芳桥下鸳鸯戏水”。她说动物和小孩子的戏是最难拍的,一切全靠运气。动物的戏为啥难拍? 因为它们行动不听指挥。咱不懂兽言鸟语,没法沟通,更没法讲道理。我记得电视剧《红楼梦》里有一集说的是姑娘们走的走,嫁的嫁,园子颓败凄凉。宝玉看到乌鸦在扶栏上啄散落的食物。本来是场凄凄惨惨的好戏,可惜那镜头里的乌鸦没有啄食,而是低着头,使劲啄那系在它脚上的细绳。看来拍此戏时运气不佳,所以只好无奈地把乌鸦捆绑了演出。儿童戏也是个大难点。我曾看到八一厂的摄制组让俩四岁的小屁孩弄得焦头烂额。那个小男孩根本不站在指定位置,到处跑,跑出一头汗手一擦,立马成了小花脸。化妆师在后面追着跑,又是洗脸,又是补妆。小女孩好端端地哭起来,一擦泪,又一花脸。直到太阳下山光线不对了,剧组才一事无成地收工。

现在轮到咱碰运气了。绕过山石飞瀑,朱柱粉墙,我们一行来到沁芳桥畔。那里,总导演谢铁骊正坐着沉思。片场上的谢铁骊注意力高度集中,表情严肃,没人敢去打搅。他见到我微微点头,我也微笑回礼。谢导看到鸳鸯后便交代:戏水的鸳鸯在前景的池塘里,黛玉在后景的小桥边。这个镜头难度颇高,时间和角度都得掌握好。一声令下,摄影师立刻忙开了:架机器,试光线,调角度,折腾了大半个小时。

林黛玉(陶慧敏)款款入场,她下着水蓝色细褶长裙,上身一件立领珍珠扣月白束袖衫;外罩深蓝衣襟粉白绣花淡蓝坎肩;白色围腰上挂着粉红丝绦结的梅花扣;另一端坠着青白色玉珮和穗子;发际左侧是细珠缀成的一只长尾蓝翠鸟,嘴里吐下几串珠挂;右侧几朵乳白和雪青色玉兰;青玉瓜叶形耳坠,娴静优雅之极。她在桥边站好了位,众人守着一池碧水静候。

鸟笼拎到池塘边,笼门打开,俩鸳鸯却挤在一起瑟瑟发抖,死活不肯下水。大李拿了根小棍儿轻轻地推,鸳鸯们在笼里躲了几圈,又挤在一起把头埋在一处。谢导让围着看热闹的人都暂时回避,别在池塘边呆着,要给鸳鸯们一些时间慢慢消除紧张情绪。可是等了许久还是毫无动静。大李只好又用小棍儿推。突然,一只鸳鸯“扑噜噜”奔出去一头栽到水里,另一只也紧跟着扑了出去。大伙刚想高兴,只见它俩又“扑噜噜”地一头扎进了湖边假山石的石缝里!

这下乱了套,连林妹妹都着了慌。这组假山石结构复杂,石缝很多,鸳鸯们毫无踪影。大伙找来手电筒,爬上爬下地往石缝里乱照,折腾了半天,总算发现某条石头缝的深处有个小尾巴在惊恐地抖动。剧组还真是经验丰富,马上有人拿来了竹竿,劈劈啪啪一顿乱敲,企图“敲石震鸟”。一只鸳鸯受不住,可怜巴巴地逃出来了。它看看岸上都是人,无可奈何地下了水。另一只却怎么都不出来。看又看不见,够又够不着,大家伙儿也不敢再敲了,生怕把刚敲出来的一只又给吓回去。这时,有人建议往石头缝里泼水,希望鸳鸯在里面熬不住撤出来。倒是只泼了一下水,鸳鸯就出来了,不过,是肚皮朝天漂出来的。牺牲啦?!大李顿时气了个仰倒:十八块没听见响儿!没了!

“再买?”大李一脸苦相。“难找不说,即便再找到人家也不给配单只啊!”最后谢导决定先将孤零零的游水鸳鸯拍下备用,万一以后一只都没了呢。于是,摄影师将鸳鸯拍下后,我们的大队人马移师潇湘馆。

我朝那只鸳鸯频频回首,这个水池里什么吃的也没有,剧组也没有精力管它。失去同伴的小东西很快会被忧伤和饥饿击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4 18: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爱看宁娜的文章。马晓晴还真有点史湘云的大大咧咧的气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00: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38# cleosong

可丽, 你的头像太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4: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月,本想都贴在首贴里,发现有字数限制,是一万吧?只好分开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6 10: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有1万字的限制。是系统设置的,不好去掉。我已经帮你把第二篇挤进去了。不知道第三篇还能不能挤进去。分开贴也好,名副其实的“连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7 14: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就连载吧。这里每帖右上角有编号,麻烦你在第一帖里注一下第几部分在第几帖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7 14: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娜姑娘:

您那儿的鸳鸯飞我这儿来了。

叶绍翁 《游园不值 》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7 14: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土佬儿 于 2008-12-27 07:22 PM 编辑

明·冯小青 《怨》

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愿为一滴杨枝水,化作人间并蒂莲。
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西陵芒草骑辚辚,内信传来唤踏青。杯酒自浇苏小墓,可知妾是意中人?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何处双禽集画栏,朱朱翠翠似青鸾。如今几个怜文彩,也向西风斗羽翰。
脉脉溶溶滟滟波,芙蓉睡醒欲如何?妾映镜中花映水,不知秋思落谁多?
盈盈金谷女班头,一曲骊歌众伎收。直得楼前身一死,季伦原是解风流。
乡心不畏两峰高,昨夜慈亲入梦遥;见说浙江潮有信,浙潮争似广陵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7 14: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煜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來难,教君恣意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22: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ngna 于 2015-8-8 09:32 PM 编辑

(三)造“假”亦认真

走过青青翠竹夹着的一条石甬路,穿过曲廊,我们来到“凤尾森森,茜纱映绿”的潇湘馆,赵导和谢导要在这里为未来几天的戏做准备。

屋里,工作人员正忙着安置石头盆景、瓶花、古鼎等装饰品。还在为床几椅案作进一步的装饰。只见黛玉的书桌摆上了精巧的烛台、小小的香炉、笔架,还有各色笔墨纸砚。林妹妹“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书断然是少不了的,书架上的书格里码满旧书和古籍,看上去真真像刘姥姥说的“书房”了。几个年轻人站在椅子上往窗子上贴霞影纱,又忙着在门和床上挂起素雅的缎子帐幔。很快,屋子里就塞得满满当当,一下子显得有了人气,颇有几分小姐闺房的模样了。

场记将书的摆放顺序和笔架烛台的位置一一做了记录,还画了图。不要小看这个工作, 这是为了电影画面衔接的连续性和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屋里的东西在各个场景出现的时候准确无误。后来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汽车响,运来的是一架大型的贝雕屏风。赵导告诉大家这是借来的,搬动的时候千万要小心,可别碰坏了。我仔细地瞧了瞧,屏风上一朵朵菊花争奇斗艳,雕刻异常精美,看上去流光溢彩, 华贵非常。“孤标傲世偕谁隐, 一样开花为底迟?”选这样的一架屏风放在黛玉屋里,应该是基于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可就是让人觉得有些太过奢华了。

我问赵导,“这得多少钱哪,干嘛不用普通点的双面绣之类的?”赵导告诉我,“钟鸣鼎食”的贵族之家,所用器具自然是奢华无比的,就算是假的也不可马虎,只有贝雕的气派才配得上黛玉的大家闺秀身份。我赶快与“菊花赋诗夺魁首”的林潇湘在屏风前合了影。这还不算什么,据说凤姐屋里的摆设就象个小型的故宫珍宝馆,真能把初入大观园的刘姥姥看得目瞪口呆。可惜我未能亲眼目睹,不过,后来我在电影里见了, 果然是名不虚传,各样用具都是精挑细选。

谢导把潇湘馆的整体设置瞧了又瞧,还是觉得不够完美, 他建议为黛玉再添一两件古朴的器皿。谢导的这句话,可把大李忙坏了。一连几天,他都在忙忙叨叨地摆弄买来的六个矮墩墩的、土里土气的玻璃罐儿。我问要干什么,他神神秘秘地说是做个东西。

有一天,他熬了一锅浅绿色的蜡,然后试图把罐子放进锅里,让罐子的表面均匀地镀上一层蜡。这活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罐子受热后,太烫了,根本抓不住,不是滑进了锅里,就是受热不匀直接爆裂了。第一批罐子全部报销后,大李常常发愣、作沉思状。后来,大李偶尔在厨房里看到师傅用一种撑子撑住汤罐内壁,然后把汤罐从滚烫的蒸锅里稳稳当当地拎出来,由此大受启发。大李立马又去买了一批罐儿,借来汤撑子继续努力。这回倒是进展不少,撑是撑住了,但是蜡到处滴滴嗒嗒,横竖滚不均匀。经过认真的思索,大李把预热后的玻璃罐用长把撑子撑住,沾上蜡后离锅快速旋转直到冷却,这回真的成功了。

那天,大李小心翼翼地一手撑着他的宝贝罐子,一手悬腕,用火柴棍在罐口一笔一划,仔仔细细“刻”下一圈万字花。我看得眼都不敢眨,生怕惹他出错,前功尽弃。刻完后,大李又点燃打火机,离得远远的燎,把刻花时产生的细蜡末慢慢融掉。嘿,这下子绝了!只见灯光下,罐子晶莹泛绿,古色古香,摇身一变,成了一件精美可爱的薄胎“玉器”啦!该“玉器”立刻被放到了潇湘馆的案几上,为林妹妹读诗书、论旧文添光彩。

谢导的影片风格以真实、细腻、诗意著称,他的电影《红楼》力求尊重原著,让所有细节向故事发生的时代靠拢。为此,剧组个个造“假”忙。

苏州工艺美术制品厂送来两块“通灵宝玉”让导演过目。当然都是塑料的,但是抛光不错,有玉石的莹润感和亮汪汪的“水头”。一块颜色鲜亮些,上面的“莫失莫忘”是金色纂字,一摸还掉金粉儿;另一块颜色古朴温和,字是暗色,隐在玉中。大家一致投票第二块,认为它含蓄稳重。于是谢导传令: 请串上红穗子做六块来。干嘛要这么多?赵导解释说,那个宝玉可是动不动就要摔玉砸玉的,得多备下几块,坏了有替换。

我们屋的小赵天天在做针线,先是把“锦被”厚的拆了改薄的,因为夏天来了;后来又给几块旧“诗帕”绞边。这是因为“诗帕”要用来写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那首诗,有特写镜头,不可随便用缝纫机轧了来蒙混;有时还见她灵巧地飞针走线绣香袋儿荷包啥的。一天,她特意从道剧组拿来了蒋玉菡和宝玉互换的大红和葱绿汗巾给我看,我啧啧赞叹其绣工精湛。一日,我跟她打趣,问“绣春囊”可是她的手艺,见她一脸茫然就打住没再问。

杭州戏校的杜老师是做头饰的专家。她说发式要配合服饰,要根据人物的年龄、性格来变化。一般来说,年轻女孩梳辫子,媳妇和女管家盘头发,结发髻。例如小红,梳两条系红头绳的长梢小辫,发际双侧各缀红花两朵,暗喻小红;紫鹃的色调是淡紫,头上淡紫的花,身上淡紫的裙,体现人物的“慧”字。莺儿以金色黄色为主,寓意“黄金莺”。这些视觉造型同时也起到帮助观众记住人物的作用。性格活泼的湘云衣服色彩明丽,头发束得高高的,上面还有个俏丽的发环;而黛玉着装淡雅,头发造型朴实,显出人物的文静和内向。凤姐则从头发到装束都是艳丽华贵张扬,看着就热闹。

宝玉的玉:


潇湘馆的湘妃榻和竹子主题的家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1 02: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1 12: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宁娜。看着你写的,我可开眼了。

原来老是纳闷这拍电影,怎么需要那么多钱,现在看着这一草一木,每一个摆设都要这样认真,明白了。这电影是得靠钱给堆出来。

看到前面你说:“出门前老公塞给我一条大方素雅的连衣裙,叮嘱注意形象,《红楼》剧组是满台美人的地方,不要蓬头鬼似的破坏集体“容”誉!”,你老公真够逗的,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23: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ngna 于 2015-8-16 12:50 PM 编辑

(四)红楼女儿谱

每到吃饭的时候,餐厅便成了一道风景线。还带着戏妆的演员们陆续前来入席,个个如花似玉,美丽动人,频频引起围观。那时候,剧组的伙食标准很高,一桌八菜一汤,有清蒸鱼、水晶虾仁、素什锦、双冬菜胆、凤爪汤等等,但是让我纳闷的是,都是些清淡的菜色,没有什么麻辣的口味,而且整个剧组居然众口一调,都吃清淡菜,干重活的小伙子也不例外,这可真是奇怪了,莫非有啥玄机?后来我听杜老师讲,伙食吃清淡些,姑娘们才不会因拍戏紧张而上火。

这帮红楼女儿啊,脸蛋儿太重要啦,无论哪个“钗”脸上起个包儿,全剧组都得为此停工,非等着包儿消下去了才能重新开始拍戏。我听了咂舌,难怪剧组在伙食上如此讲究,咱拍电影的人都知道,剧组耽误一天,那开销可是了不得的。

我们这阵子拍的全是女儿戏:晴雯撕扇、宝钗扑蝶、闭门羹、题诗帕、小红和坠儿私语、宝玉挨打后钗黛探视等。男角只有一个——贾宝玉,不过,这也是个真的“假”宝玉,是由上海虹口越剧团的女孩夏菁反串的。咱中国这么大,难道就找不出个男的宝玉么?非得找个大姑娘来反串?面对疑问,赵导讲,书上写的宝玉是这般模样:“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神采飘逸,秀色夺人”。如此相貌和气质恐怕男孩子很难具备。另外,书上芦雪亭争联即景诗一段里,连贾母都把宝玉错认成女孩儿,可见这位小爷是很有些脂粉气的。言之有理。再者,仔细研究一下电影史上几部重要的《红楼梦》,会发现女宝玉还不少呢,我知道的就有袁美云(1944),徐玉兰(1962)和林青霞(1977)嘛。

我仔细打量过夏菁,她眉眼秀气,眸子清亮,皮肤好得出奇,脸蛋嫩得像水蜜桃,真真是漂亮极了。

当初为了找林妹妹,剧组费了老大劲儿。这位被称为"世外仙姝"的林黛玉气质极为独特,谢导挑了许久都没遇上满意的。最早发现一位姑娘眉眼儿极象书中所描写的黛玉,可惜个儿太高,只好放弃。后来又看好一位,可是这姑娘还没等剧组谈定呢,就私自跑去拉了个双眼皮,这下子全砸了,只好重新再选。影片中那个演了妙玉的何赛飞曾经一度也是林妹妹的人选。后来,千挑万选,终于选定了现在的这个林妹妹,她便是来自浙江越剧院小百花剧团的陶慧敏,这可是个难得的大美人,就连挑剔的化妆师也找不出她面貌上的缺点。她娴静、羞涩、美丽,皮肤粉嫩,眉间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忧愁,颇有“花照水,风扶柳”的黛玉神韵。更难得的是,她身上有股子书卷气,很符合林黛玉的气质。然而,她扮演林妹妹的缺点是:鼻子有点洋气,眼睛太圆了,脸型不是鹅蛋脸,不如“天生一个林妹妹”的陈晓旭古典。尽管我私下里还是以为她比陈晓旭漂亮许多,然而谢导坦言,为了求得观众的认同,只得让化妆师尽量把陶慧敏的眼睛往细长里画,这么着给她多几分古典味道。

晚饭后的剧组热闹非凡。一群红楼女儿们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宝玉有时在练走路,男孩一般端着肩膀迈着大步;有时则看见“他”同黛玉在一起又追又跑,你抓我挠,打打闹闹,这是在做导演布置的功课,培养两小无猜的感情。莺儿是京剧演员,京剧演员走路要踩着鼓点,经年累月的训练使得她一看到镜头就习惯性地“锵锵锵”迈步子。谢导也要她练走路,甩掉舞台上固定的程式化表演,“三分舞台,七分生活”。来自某文工团的小红和从上海一家商场选来的坠儿总是凑在一起叽叽咕咕背台词。昆剧团的台柱袭人爱说爱笑爱调侃:“我们昆曲是百戏之祖,唱词华丽高雅。学起来很难的,喏,要这样边唱边做边舞,声音还得丝毫不受影响。以前我们戏校隔壁是越剧团,两边都在学戏。我们这边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西厢记》)她们那边正好唱什么‘女儿是我手心肉,媳妇是我手背肉,手心手背塞是格肉,老太婆舍勿得那两块肉。’(《碧玉簪》)害得我们‘轰’地笑倒,课也没法上了。” 她绘声绘色地学着,唱越剧的晴雯、麝月、林妹妹等立刻反击:“阿拉的《红楼梦》唱词也象诗一样的!”于是,有人开始唱起越剧红楼梦的经典段落《葬花》:“绕绿堤, 拂柳丝, 穿过花径; 听何处, 哀怨笛, 风送声声…”


我曾考问宝玉,让她讲出自己屋里有哪些丫环,结果她想了老半天,只说出来袭人、晴雯、麝月三个。我有些吃惊,但后来很快发现那个小红甚至连自己是哪个屋的丫头都不知道,更别提那段让她飞上高枝的、被凤姐盛赞“口角剪断”的绕口令了。这些小演员都能看《红楼梦》原著吗?我怀疑地问赵导,她只是摇头。剧组这些“女儿们”能读原著的只有马晓晴,而且读得头头是道。马晓晴的聪明和鬼精灵在影圈早有耳闻,她能读原著我并不吃惊。“那其他人呢? ” “其他的都是听听故事,看看连环画。” 赵导无奈地说。当然,演戏来讲,姜还是老的辣。记得评剧《花为媒》里的“阮妈”赵丽蓉吗?她就是个老戏骨。赵丽蓉文化不高,看不懂《红楼梦》的原著,但是她一遍遍地看小人书,仔细琢磨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结果人物细致入微,演得特出彩,那板儿被她“掌控”得溜溜转。饰演元春的老演员李秀明在拍省亲戏时,情感真切,惹得整个剧组陪她哭成一片。来自人艺的老演员林默予所饰演的贾母那叫一个大家气派,她的表演极富层次感,眼睛里有内容,在展现人物的复杂性方面十分老道。

一部《红楼梦》拍下来,导演谢铁骊为剧组发掘出了一批绝色美女。头一号美女非“黛玉”陶慧敏莫属,她的“玉精神,花模样”几乎不容置疑。何赛飞(妙玉)眉梢眼角风情万种。何晴(秦可卿)鲜艳妩媚风流袅娜。晴雯的扮演者李勇勇也来自浙江越剧院小百花剧团,伶俐标致,堪称荣国府第一美丫环。麝月清秀可人,小红干净俏丽,卸了妆的夏菁唇红齿白,晶莹剔透。宝钗(傅艺伟饰)和李纨(邢红饰)让人想到一句歌词——美丽又大方。姹紫嫣红繁花似锦的剧组成了探“美”胜地,招来三天一拨五天一批的观“美”团。

当地文化界及其部门单位找了各种由头来剧组“慰问”。那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走在前头的秘书手托一只西瓜,后面跟着一干摇扇子的领导,随便转一圈后就要求见演员。见了宝黛不算,还要见三春,见了金钗还要见银钗,如果某钗正拍戏,那就坐着等,整个一副不见不散的架式。往往要到把大小丫环一网打尽才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地离去。如此“慰问”既影响拍摄工作又是沉重的精神负担。可是剧组得罪不起土地爷,只得打叠起精神硬着头皮来接待招待。

秦可卿:何晴


晴雯:李勇勇


李纨:邢红


宝钗:傅艺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 23: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精彩!这么多神仙妹妹,宁导的描写又那么细致引人入胜,哎呀,看了哈喇子真是止不住了。

可惜这里不是线头,咱也没法给唧唧弄个沙发。

又见到马晓晴的事迹,再作一回搬运工,八卦一回。
http://news.wenxuecity.com/BBSVi ... ws&MsgID=76409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20 11:45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