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09|回复: 25

记忆台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4 01: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fanghua 于 2013-1-4 03:52 AM 编辑

有个好朋友是福清人,会和她熟悉,先是认识她的妈妈,后来是因为她做的菜居然有“我妈妈”的味道!我才真正体会“同根”的感受!

看看这些连接里,有没有熟悉的感觉?我是说,很多是两岸都有的,也许可以找到一些熟悉的东西!不比方说大陆说的“糖葫芦”就是我们说的“鸟梨仔” (很小的梨子,很酸,大概只有鸟会吃的,裹上红色的糖浆自是不同)。不过,我原先看的是ppt , 感受更强。很奇怪的是,我很不喜欢背景音乐,是那年代的,但不是我觉得亲切的,也很奇怪。

不过,就看看那年代里的台湾社会吧!很多是我小时候看过,听过或亲身体验过的!(比方说往操场的竹筐里投球,那是小时候运动会里,小学一二年级的项目,那时,投得好认真呀!还有小摊贩卖的杏仁茶, 还有叫“林旺”的大象!还有还有。。。)

看着,看着。。。啊,好像在梦里般!

http://www.youtube.com/v/0U9FEs5HnBE

http://www.youtube.com/v/j9G5lMUAgkg

http://www.slideshare.net/akpp/ss-12636546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4 06: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昨夜雨 于 2013-1-4 07:58 AM 编辑

谢谢分享。前两个视频可以直接贴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4 10: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星光 于 2013-1-4 10:15 AM 编辑

很有意思的视频,有些场景和大陆相似,像那蜂窝煤。。。

但有些又很不同,特别是那个操场上投球的设置竟然是个竹筐。。。 真有创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4 11: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东西都是从这边带过去的,不管是先去的福佬,还是后去的外省人。当然也有因地制宜的改变,比如说糖葫芦在北方用的是山楂,又比如说竹子编的蓝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1: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anghua 于 2013-1-4 11:48 PM 编辑
星光 发表于 2013-1-4 11:14 AM
很有意思的视频,有些场景和大陆相似,像那蜂窝煤。。。

但有些又很不同,特别是那个操场上投球的 ...


是啊,时间结束时,数一数那一队投的最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1: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昨夜雨 的帖子

谢谢风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1: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漫人 发表于 2013-1-4 12:14 PM
好多东西都是从这边带过去的,不管是先去的福佬,还是后去的外省人。当然也有因地制宜的改变,比如说糖葫芦 ...

是啊!所以有人要"除中国的根",我就不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6 15: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鸟梨子,真好听;这几天俺正在想念糖葫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00: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兰陵子弟 发表于 2013-1-6 04:06 PM
鸟梨子,真好听;这几天俺正在想念糖葫芦!

我也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00: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星光 发表于 2013-1-4 10:14 AM
很有意思的视频,有些场景和大陆相似,像那蜂窝煤。。。

但有些又很不同,特别是那个操场上投球的 ...

那蜂窝煤可比大陆的大,也高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00: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點驚訝:烤手取暖的提籃。

在大陸咱只在北方見過。臺灣有那麼冷嗎?或者說,是外省人帶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14: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evenStar 的帖子

七星元帅小时候没有看到过榕城的“火笼”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14: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夜雨 发表于 2013-1-7 02:14 PM
回复 SevenStar 的帖子

七星元帅小时候没有看到过榕城的“火笼”吗?

记忆里完全没有。

奇怪呀,你住的区跟咱住的区应该一样吧?怎么你见过,咱没见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14: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Star 发表于 2013-1-7 03:45 PM
记忆里完全没有。

奇怪呀,你住的区跟咱住的区应该一样吧?怎么你见过,咱没见过? ...

你住在富人区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14: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夜雨 发表于 2013-1-7 02:53 PM
你住在富人区里。

不要乱讲。

咱在典型的福州民居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15: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昨夜雨 于 2013-1-7 04:08 PM 编辑

回复 SevenStar 的帖子

真的?这个听过吗?——

阿姨叫,荔枝红;青鸭叫,掼火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15: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夜雨 发表于 2013-1-7 03:02 PM
回复 SevenStar 的帖子

真的?这个听过吗?——

Oh dear. 这个好象还真听过。

但是火笼实物真的没有映像,包括郊区农村里也不记得见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17: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evenStar 的帖子

我估计潜意识上你认得火笼,因为这幅图片没有文字说明,而且北方用竹编火笼的机会应该比较小,有可能在长江流域或者长江以南的地方才有这种物品。所以,很有可能你见过,但忘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17: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evenStar 的帖子

星妹万安吉祥,

老时代台湾“烤手取暖的提籃”有很讲究的,直径10公分左右的朱砂壶罐放在袖珍竹篮里,是贵妇人冬天的摆显设备。

一般人家,像在阿里山以上的冬天常是零下,我们用深厚的小陶盆放木炭,原住民用土石“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02: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anghua 于 2013-1-8 03:39 AM 编辑
SevenStar 发表于 2013-1-7 01:22 AM
有一點驚訝:烤手取暖的提籃。

在大陸咱只在北方見過。臺灣有那麼冷嗎?或者說,是外省人帶去的? ...


不是,我小时候跟妈妈去她的老亲戚家,那家里的“阿祖”就有这样的小火炉!
台湾冬天虽然没有北方冷,但是还是比平常冷,尤其冬天下雨,也是冷飕飕地~,
老人家有个小炭火提篮,很应该的,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03: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芳华,我今天看了一2003年的台湾电影《阿惜姨》,只觉温馨淳朴,很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00: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兰陵子弟 发表于 2013-1-9 04:26 AM
芳华,我今天看了一2003年的台湾电影《阿惜姨》,只觉温馨淳朴,很感动。

兰陵子弟好,
去看了一下,没时间看完,你听得懂闽南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8 07: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真是不好意思,这才看见你最后这帖,先前以为是看过的帖子。
我不懂闽南语,那是有字幕的。(我只知道“甲绷”)
现在我正看一个连续剧《光阴的故事》,也很感人,那气蕴让我想起朋友讲的眷村。主题曲很好听。先说声春节好。- 中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8 09: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有一位父执辈,也是我的忘年交,是福建漳州的文联负责人和老作家,从他那里第一次对遥远的福建有了第一手的了解,至今还深深怀念他每年春节准时寄来的美丽的水仙花。人早已仙逝了, 但那淡淡的香味一直留在心间。能有一天到漳州福建台湾去看看, 亲自体验一下闽南文化是我多年的愿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4: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anghua 于 2013-2-10 05:10 AM 编辑
兰陵子弟 发表于 2013-1-28 08:53 AM
大学!真是不好意思,这才看见你最后这帖,先前以为是看过的帖子。
我不懂闽南语,那是有字幕的。( ...


不错不错,懂得那最重要的词!
“光阴的故事”啊,多久以前的故事了!我还记得那段卖快锅的, 害我到现在都不敢用!

才知道原来是兰陵是中庸,赶紧给你拜年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4: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anghua 于 2013-2-10 05:12 AM 编辑
慕白 发表于 2013-1-28 10:10 AM
曾有一位父执辈,也是我的忘年交,是福建漳州的文联负责人和老作家,从他那里第一次对遥远的福建有了第一手 ...


好呀,首先别忘了学一词“甲绷”!
我也喜欢水仙,客厅里就有一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19 11:52 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