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466|回复: 25

浪漫的狼:评电影《狼图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6 20: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受命写了篇3000字以内的影评,先放在这里接砖。尤其希望得到黎京兄的反馈。

浪漫的狼:评电影《狼图腾》

廖康


姜戎的小说《狼图腾》缺点与优点几乎同样明显。而主要由阿诺(Jean-Jacques Annaud) 改编自小说并导演的同名电影不仅克服小说人物塑造平庸、文字毫无特色、对话蹩脚、宣扬弱肉强食的政治思想等缺点,而且完美地呈现了原作的精华:对狼的习性和作用及其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揭示,对狼王和小狼性格的生动刻画,为文艺增添的崭新形象。阿诺把一部图解理念的小说拍成了一部优美浪漫的影片,其艺术成就超过了原作。

小说的主人公陈阵和他的朋友杨克在性格和形象上原本近似得难以区分,电影很轻易地改进了这一不足。冯绍峰饰演前者,深沉执拗;窦骁饰演后者,活泼随和。老牧民毕利格的造型沧桑嶙峋;他的儿媳噶斯迈有一种质朴的健美,两人都远远胜过小说的描绘;场部主任包顺贵也是个久经风雨的干部模样,比小说里的苍白形象强得多。另外几个次要人物也无不如此。较差的文字描写,一经改编为视觉艺术作品,形象都自然会改进。对话也有很大改进,大段的说教和讲座般不自然的话语都没有搬上银幕。一些略带学生腔的对话和不甚流畅的汉语倒也适合那些知青和蒙古牧民。电影只保留了原作主题中人与狼和自然的关系;我认为这是明智的取舍。因为小说虽然提及文革的政治背景,但并没有深挖相关主题,也没有反映诸如内人党事件之类当年的主要斗争,或知青的生活问题,以及知青和当地人的矛盾等等。原作宣扬狼性,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本来就不值得称道,影片也将其摒弃。小说的精华是对狼的描写,狼才是真正的主角。电影把狼的形象和性格、把草原的美和魅力做了浪漫的、如诗胜画的展现。

以导演电影《熊的故事》(The Bear, 1988)著称于世的阿诺不愧是拍野兽的专家。他用电影《狼图腾》向观众展示了一群狂野的狼,塑造了一头睿智而凶狠的狼王和一只桀骜不驯的小狼。他的狼比任何纪录片里的狼都好看得多,但千万别以为那是写实的狼。阿诺导演的狼是浪漫的、夸张的、艺术的。方舟子若想打假,可以找出许多错误:狼不会把众多黄羊咬死,埋在雪里留着以后吃;狼不会把群马赶到冰湖里杀死;狼不会咬死那么多羊,把它们堆起来以便跃出羊圈。狼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智慧;成吉思汗更不曾向狼学过什么战略战术。书中这些臆想和断言早就受到许多专家诟病,这次在银幕上展现出来,让老牧民说出来,似乎很真实。然而,假的就是假的,对这一切,所有去过内蒙插队的知青都一致予以否定。蒙古历史学家喇西道尔吉在他的文章《狼从来不是蒙古人的图腾》里也说明了蒙古人与狼的对立和仇敌关系,驳斥了汉人对蒙古族原始信仰的一些谬误,纠正了人们对蒙古历史和习俗的一些误解;同时,也表达了对书与电影出于艺术需要而作出不真实的表现的理解。我要补充的是:黄羊吃草,老鼠吃草根,狼吃黄羊和老鼠,因而狼有益于草原。这是现代人出于环保对狼的新认识,绝非蒙古人的固有理念。狼究竟对草原有多大益处?破坏草原的主要原因是农耕,还是过度放牧,抑或杀狼?都还需要研究。《狼图腾》一书提出这个议题,电影强调这个问题,普及环保意识,很好。但这远非定论。观众欣赏的主要还是美。

影片摄影之美是有目共睹的。草原的风光从头至尾美得令人心醉,超过迄今为止所有以蒙古为背景的故事片和纪录片。那线条,那构图,那色彩!描写美,语言太无力,根本无法形容。而且由于是电影,那一幅幅美景是动态的:蓝天白云绿草原,风吹草低现牛羊;比静态的油画、水彩画美多了。我说从头至尾,不太准确,因为最后需要展现人对自然破坏的结果——草枯了。但那也是一种美、凄厉的美、伤心的美。它呼唤心灵深处对美的爱惜,是超越视觉表象、更高层次的美。

表现狼,电影用的是浪漫的手法。所谓浪漫,并非像一些人误解的那样只与爱情有关。在文学艺术上,浪漫主义运动与先前的新古典主义相对,强调感情,而非理性;也与后来的写实主义相对,多采用夸张的手法。一开始,陈阵在抄近路时就与狼群有一次危险的遭遇。无论是否因为他敲马镫,逃过了那一劫,陈阵对狼是心存感念的,这在狼王死的时候他亲口说了出来。他对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研究狼,养小狼,企图驯化狼。渐渐地,他对狼有感情了,甚至为了狼而与人发生矛盾。为了强调狼对自然环境的积极作用,电影把狼捕黄羊表现得很美:特写镜头展现狼埋伏在草丛,干净发亮的棕褐色毛皮与草色交辉;虽然流着馋涎,却耐心等待着时机,等待着狼王发动进攻的号令;绿色的眼睛闪着光,透露出凶狠的神情;飞速奔袭优美的动作,无言却不约而同的配合……如果说伏击黄羊表现的是优美,那追击马群就是表现壮美了:在暴风雪中,天昏地暗,狼扑咬,马奋踢,人搏斗;最后群马凝固在冰湖之中,仍在作各种挣扎的状态,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惨烈的画面,心中深感震撼。吉普车追赶狼王,将其累得筋疲力尽,面对陈阵卧地而亡,其哀亦可悲。小狼蒙受豢养,但牛车拉它都不跟着走,怎么调教也不肯屈服,甚至把主人咬伤。电影表现的不是狼的狠毒,而是它拒绝俯首帖耳,坚持桀骜不驯的习性,令观者自愧不如。但颇具讽刺的是,原作说狼与狗上万年前分野后,就再也无法驯服,因而作者敬佩并鼓吹狼的自由精神。电影也表现了这一点,但实际上,摄制组特意聘请苏格兰驯兽师辛普森(Andrew Simpson),驯养了三十五头狼,让它们能够按指令坐、嚎、斗,才拍出了这个影片。狼在其中的表演是片子最出彩之处。

与此相反,这个影片里人的表演都没有什么精彩可言。尤其是演陈阵的冯绍峰,把忧心忡忡一直挂在脸上,丝毫没有变化。演杨克的窦骁在《山楂树之恋》中曾有阳光灿烂的表现;在这个电影里却仅仅是个活人,略胜冯绍峰而已。与原书相比,其他人物形象还是要鲜明一些。毕竟,让观众看到不同比让读者通过文字想到不同容易得多。问题是,他们的表演没有能够建立起与狼的爱恨情仇,没有充分演绎人与狼的冲突。主角与小狼有那么多戏,却没有演好与小狼的感情,始终不能打动观众。这倒不是观众对狼的固有观念在作祟,只要演得好,比如一九九五年的澳大利亚电影《小猪宝贝》(Babe),人对猪那么龌龊的家畜都能显得爱恋不舍。很多职业评论家都对电影《狼图腾》这一不足也做出了批评。

电影的更大不足在我看来还是故事的连续性太差。其实,如果能够紧紧环绕人与狼的矛盾就挺好,但不知为什么,偏要插一杠子陈阵与噶斯迈没头没尾的暧昧关系;包顺贵和毕利格的矛度也是有一搭、没一搭;还有个杨克和蒙古姑娘野合的镜头。简直不知道要表现什么?《狼图腾》没有说得过去的人的故事,没有一条打动人的感情线,也没有把人与狼的交叉演好。但这个电影把草原拍得太美了,把狼拍得太迷人了。仅为此,也值得一看。

2015年3月16日

点评

大赞。我看了就是这么想的,只是没有写出你这么高水平的专论也~  发表于 2015-3-19 10:56 PM
到底是专家的评论!没看过电影,看书倒了胃口,让你这么一评,倒想去看看了。  发表于 2015-3-16 10:58 PM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10: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电影了吗?希望不会高呼上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8 13: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电影,不能说上当,但也没学到什么草原知识。
看了,更 appreciate 黎京写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8 15: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Liaokang 发表于 2015-3-18 11:51 AM
看电影了吗?希望不会高呼上当。

还没看呢,找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16: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木木 发表于 2015-3-18 02:10 PM
看了这电影,不能说上当,但也没学到什么草原知识。
看了,更 appreciate 黎京写的东西。
...

知识肯定是学不到,摄影倒是很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9 22: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为了看摄影才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7 23: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看了这部电影。本来也想写一篇评论。但是回头再来读读廖老师的评论,发现我想说的,廖老师都说过了。尤其是最后一段。原先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值还挺高的,看过之后,觉得视觉上听觉上的美确实很强烈,但是故事编得比较零碎,好像只是一段段故事挤在一起,最后完成了这部作品。我的评分是6.5分。还是值得一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0: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红豆和昨夜雨同感,很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1 19: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只是看摄影,NOVA和 Planet Earth 就非常好看了,而且都是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 04: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下载看了。老廖的文字太长,要慢慢看。先简单说几句。

据说姜戎全程陪同电影的摄制。可见此人牧区常识的缺乏。里面有些镜头是我熟悉的地方,但是摄影没有把草原真实的美呈现出来。因为没去过草原的人只能通过电影来体会,而我在草原生活过六年,对草原有美有具象的体验。里面有几个镜头是在涅林郭勒白石头山上拍摄的。那里本来该是非常广博的美,却被镜头压缩得非常小,那时如果不做人物特写,而是把画面放大,效果会更好。何况,那里曾是内蒙旅游招牌摄影的地方,也是很多内蒙电影取景拍摄过的地方。有可能我找到知青回去时的一些照片,同一地点,比较一下就知道了。电影里面存在很多类似问题,就是没有把草原的浩瀚博大体现出来。而且动画制作过多,比如狼追黄羊,狼群围堵马群。我只是从艺术角度讲,常识问题单说。即便是不带个人成见,不认识姜戎其人,只是从在牧区生活过多年的知青来看,也会发现里面几乎全是虚构的成分,对牧区常识不是简单的缺乏。姜戎实际上真正老老实实放羊只有一年半,据野莲和逍遥说,他其实很少接触牧民,也难怪他虽然也到过草原,几乎对草原一无所知。
另外,从艺术讲,真是可惜了一部非常好的题材,假如不叫狼图腾,只是描写草原的一部艺术片,也并不是佳作。故事情节牵强的地方太多,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那段恋爱就莫名其妙。还有巴图的死,那位老人的死,都死得不其所。牧民在醉酒时,东倒西歪的骑在马上都不会掉下来,怎么会摔死呢,何况还有饿狼在围堵,掉下来的后果不该是摔死,应该是被狼吃掉。还有,狼是吃同类的,狗不吃。狼死了,另外一只狼还过去表示哀悼,那是饿狼啊。等我有时间会写一篇文章的,专门结合电影讲。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 04: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fancao 发表于 2015-3-18 04:10 PM
还没看呢,找不到。

现在下载资源很多,用谷歌搜一下,狼图腾电影下载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 04: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黎京 于 2015-4-2 05:43 AM 编辑
Liaokang 发表于 2015-3-18 11:51 AM
看电影了吗?希望不会高呼上当。


抱歉,现在上网少了,刚发现这篇文章。这几天家里事情多些,一定尽快把自己的想法给你参考。炒作太多了,估计感到失望的会大有人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 05: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木木 发表于 2015-3-18 02:10 PM
看了这电影,不能说上当,但也没学到什么草原知识。
看了,更 appreciate 黎京写的东西。
...

谢木木老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 05: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康兄基本都写了。在这里只是把一些具体的常识性的问题提出。

马鞭不能带进蒙古包,刚开始,毕利戈打开i蒙古包的门从里面拿出两个马鞭,说是打狼用的。我们刚到牧区后,干部在介绍蒙古人风俗习惯时特别强调了,马鞭是不许带进蒙古包的,因为那是打牲口用的,过去牧主才会这样做,是对平民的侮辱。打狼的就更不能放在蒙古包里。

一般稍微好些的马追狼都没问题,牧民只要看到狼就会骑马去追,但是很难抓到,因为草原看似平坦,但是有很多塔墩之类的,狼跑到那里就不敢再骑马追了。而黄羊,马是根本追不上的。即便狼再狡猾,也不可能围猎黄羊群,因为黄羊的速度远超狼,除非狼卧在草丛中,黄羊自己走到身边突然袭击,否则只要被黄羊发现,狼根本不可能追上的。

马群如果炸群,突然奔跑起来,连牧人都没有办法,只能在后面跟着等马自己停下来。一般马群炸群因为马胆子特别小,而且马其实视力很差,有点动静它们受到惊吓会突然发疯般狂奔,一匹马往往会引发整群的马疯跑。远处听到像春雷,那动静很震撼。遇到这类情况,狼群根本无法控制马群的方向,否则必死无疑。狼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拼死玩命。何况,一般情况下,成年的马不怕狼,狼只是偷袭马驹子。有一段2013年东乌旗动物保护组织用夜视摄像机录的马攻击马群的录像,可以明显看到狼去咬马驹,母马保护,后来駬马子赶过来把狼驱散,其它的马就在那里吃草。看录像感觉是秋天,那时狼发情期,是成群的。而在其他季节,狼多是单独活动。哪里有什么狼王。很多介绍狼的电影或文章都说,狼是群居动物,但是草原狼不是。因为生活所迫,成群目标太大,容易被消灭,何况一只羊还不够群狼分的。

草原白毛风很厉害,但是马是不怕的。真的冬季,冰天雪地,即便马群进入水塘或沼泽也不会陷进去。那次惨剧发生在乌拉盖,也是电影中主要拍摄的地点。以前那里延绵数十里的苇塘,供应东乌旗造纸厂。后来因乌拉盖河上游修水库,那片天然湿地消失。事情发生在七十年代,大概是72年,我还没离开草原。那年五月初,草地开始返青,沼泽和湿地上面一层开始化冻,就是东北人所谓的大酱缸,人走上去都颤巍巍的。那时下雪,落在人身上就化,冻死人的天气。冷天雪花不会化,而那时,雪花沾身就化成水,马天气转暖,加上一冬天的消耗,很怕冷。在那样的天气下,马群会自己顺风跑走。因为太冷了,他们会狂奔,因此误陷进苇塘。但是有一点是不可能的,就是温度原因,不可能成为冰雕。而且不可能那么分散。狼也不敢闯进去。那次根本没听说有马被狼咬的事情。狼的脚太小,即便是上面有冻层,也是很脆弱的,狼进去照样会被陷进去。先写这点。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13: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黎京兄回复。这才是行家的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 16: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黎京 于 2015-4-2 05:27 PM 编辑
Liaokang 发表于 2015-4-2 02:02 PM
多谢黎京兄回复。这才是行家的评论。


继续前面的。

羊群只有冬季会用苇子和牛车做成羊圈,其它三个季节都不可能关在羊圈里。羊是偶蹄,牛也是。羊的两个脚趾中间部位很嫩,最怕潮湿。因为要是关在羊圈里,地上潮气太大,尤其是下雨,里面积水很多,羊蹄子会被泡坏,加上草地会有比较硬的草茎把羊角扎坏,长蛆。几乎无法治愈。一般出现这类情况多是杀了吃肉。弱羊肉特别难吃。我在写草原的小说里面提到下夜,就是每天夜里必须有人看护羊群,一是蚊虫太多,羊被咬得顶风跑。再有就是放狼。要是狼是成群的攻击羊群,一个人下夜根本不可能,牧区下夜的都是妇女,要是有狼群的话,羊还不都被咬死了。另外,就当羊被关在圈里,怎么可能离开蒙古包那么遥远,直到狼冲进去,咬死那么多羊,甚至还把羊拖过去为自己搭个坡逃命人才赶到,按时间算,大概没半个小时二十分钟是不够的,可见牧人离羊圈有多远。狼的神话就是这样写也够神奇的。

军马根本不可能托一般牧场来放养。内蒙有军队自己的军马场。乌拉盖那边就有,直接就叫军马场,隶属部队。何况,东乌旗往东,属于马鼻疽污染地区。更不可能把军马委托牧场来放牧。马鼻疽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大概跟鼻窦炎差不多,严重的马会喘不上气,鼻子往外流脓。东乌旗东部属于污染隔离区,一般的马只许进不许出。小说里面的额仁牧场也是污染区。那里不仅仅是马鼻疽污染区,也是口蹄疫隔离区。

那些年部队在草原打黄羊,就是因为外蒙把黄羊感染口蹄疫,然后驱赶到内蒙草原,使得大批羊感染死亡。这也是当初内蒙扫荡式的打黄羊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黄羊破坏草场,与羊争夺草场。不过后来打得太狠了,草原几乎见不到大群的黄羊群。我在内蒙多年只见到过一次,大群的,零星的倒是见到过多次。狼吃黄羊也是老弱病残。

至于狼吃老鼠什么的,就是胡说。我2011年回草原,狼没了,老鼠旱獭什么的也都没了。老鼠旱獭可不是被狼吃光的。而狼没了也不是人打光了,是自己跑外蒙古去了。内蒙建动物保护区,也是因为狼太少了,才别列位保护动物,要是像我在草原那会儿,狼是不会被保护的。要是夜里听不见狼叫还会觉得太安静不习惯呢。

还有就是草原有个规矩,凡是咬羊的狗是必须打死的。连狗都这样对待何况狼还咬了人,牧民更不会干的。当年边防站的军犬没关好跑出来咬羊,被牧民一枪打死。那是一条有26次立功的军犬。原来是北京公安局的,因年龄关系下放到了边防站。有专门人照管,伙食标准跟人一样。被牧民打死后,部队一点办法都没有。牧民说的很明白,看见闯进羊群一条狼,就打死了。

先写写这点,想起来再补充。

打狼掏狼崽是不许妇女参加的。牧民摔死狼崽不会高喊腾格里的,更不会抱着狼崽哭。恨的牙都快咬碎了,还会可怜那些狼崽。看到那些镜头还真感到太虚伪了。西方人的虚伪。明明占领了人家的地方,还每年要感恩,过什么感恩节。真感恩的话,把占领人家的土地还给人家啊。把小狼放生,等于变相杀杀害。没有与狼有过接触,没有与狼共舞过,可以幻想,可以对狼表现仁慈。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大概现在课本里面没有了,可惜东郭没生在现代,没遇到现代狼,所以光荣牺牲了。而现代狼的下场如何,今年初,黑龙江电视台有一连续追踪报道,连续五天,就因为要打死一只狼。它闯进羊圈咬死若干只羊。连续五天的围剿,最后被狗咬死。假如那条小狼长大后去闯羊群,后果如何可想而知。陈阵们不杀,行善,把恶人让给别人做。再有,据说小狼因为人工饲养后,狼群是拒绝接受的。要不会被别人打死,要不会被同类咬死,要不会因找不到食物饿死。外国把野生动物放生,一般是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或国家公园,不会放生到牧区,让它成为人民公敌。这段故事太伪善了。不过,据说也是因这段戏剧性的情节感动了很多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 09: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黎京,

喜欢看你这些草原故事,真长见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5 16: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康兄,

算是定稿了吗,我转载可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17: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黎兄若觉得还值得一转,当然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2 23: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essential American soul is hard, isolate, stoic, and a killer. It has never yet melted.”


― D.H. Lawrence, Studies in Classic American Literatu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2 06: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老雷的视频放在这里试试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2 11: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雷说得真好,“他们有病”。

不用被洗脑。人不快乐久了,就会 “有病”。

何况被洗脑。有人会被洗脑(变得冷酷偏执),有人拒绝被洗(终至愤懑叛逆),最后被洗的拒洗的都会 “有病”。

寄望于孩子们,一代比一代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2 14: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夜雨 发表于 2015-4-22 06:58 AM
把老雷的视频放在这里试试看:

这么说,倒是值得看看。这两点和我以前翻小说时的想法吻合:有"病",拟人。

不过不能说是精神病。精神病是专有名词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2 15: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黎京 于 2015-4-22 04:07 PM 编辑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 ... =4&1=1#46007894

一部分对电影狼图腾批判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19 03:02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