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慧心
四川什邡市在这次大地震中因震情的严重成了中国人熟悉的地名。那里是我母亲的故乡,而什邡金河磷矿是我儿时的乐园。这次地震中,那些久违的地名,又一一熟悉起来。记下回忆中的点滴,以作对灾区的慰问和对故乡的怀念!
什邡 儿时 金河磷矿
儿时的暑期常去什邡高山上的金河磷矿去避暑,那里的清凉和阳光与川西平原的闷热阴沉真是鲜明的对比。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正是百废待兴,没什么旅游业,一般人更没有避暑度假的概念,大多数孩子的暑期记忆都是在自己父母的故乡。这次地震期间才从新闻上看到,金河磷矿的所在地“木瓜坪” 就是现在知名风景区“欢乐谷”门前小镇。不过这次地震,“欢乐谷”风景区和金河磷矿的大部分矿区,震毁的震毁,消失的消失,成千上万的矿工、城镇居民,家园被毁,其中不少当地人和游客被永远埋在了废墟下、山谷中。
记忆中的金河磷矿木瓜坪是深山中的美丽所在。记得小时到此地须从地处平原的什邡城坐著焖罐火车(矿区专用铁道,那时还没有客运列车),在黑暗中摇晃几小时才能到达。下得车来,山里明亮的阳光晃得睁不开眼,清新的空气荡走晕车的感觉。这里有陡峭的高山峡谷,石亭江的支流从山谷中倾泻而出,河水澄碧,清澈见底。周围的高山之巅终日云雾缭绕,夏日还可看到积雪的山顶,山间飞瀑凌空而下,宛似银河倒泻。就在这如画的山谷中,便是一个繁荣喧嚣的上万人的大矿城。记得父亲当时是这样描写金河的:
游金河 七律
金河处处险峰多, 尽日游山兴未足。
崖穴九曲邈难寻, 飞瀑千尺凌空落。
欲揽白云攀绝壁, 为采黄花临深壑。
已惊头上山崚嶒, 登山更有山嵯峨。
“登山更有山嵯峨”!这是父亲诗中描写的岳家山的山峰之高峻。不幸的是,离震中很近的岳家山矿井此次地震中只有一人生还,更不知附近还有多少山民伤亡。
岳家山太高太远,对当时我们这些小孩子,木瓜坪边的铁路、路边的小溪、溪中冷得刺骨的流水是我们远游近玩的乐园。我们喜欢沿着铁路往山上走,还不时试探溪水深浅和温度,不过一涉水总是被冰冷的雪水冷得叽叽哇哇叫着跳出水来。大人说山上的雪水自然是不能随便濯足的。这在平原上视为宝贝的雪水会被母亲郑重地装上一罐运回家中,做各种泡菜咸蛋的母水。
铁道在山上有一个隧洞。隧洞是纳凉的好去处,也有冒险的刺激。隧洞又窄又长,里面还有一条小山涧。穿过洞就很有些危险,比如遇上洞里正好过火车或溪水暴涨。通常大表哥—平哥是我们的好向导。平哥带我们过隧洞时,总提醒并催促我们快走,不要因贪玩停留过久。因而我们有时竟希望没有他陪伴,我们在洞里会玩得尽兴。不过有次过洞竟然就碰上了火车。远远听得火车鸣笛的声音,我们在隧洞的中央位置,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好紧张得跟着表哥,紧紧把脸贴着洞壁,等待火车进洞那紧张时刻的到来。“轰隆隆、轰隆隆……”,火车带着一股巨大的强风,呼啸而入。那股强风袭来,马上灌进口鼻,呛得快要窒息。巨大的车身挡住了小洞所有的光线,洞中马上漆黑一团。要不是紧紧抓住洞壁的石头,不去看那呼啸而过的庞然大物,很容易被风卷进机车里,这就是大人和表哥说的“危险”了。好在那时的矿车很短,几分钟就过去了。我们也被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隧洞外不远处的大铁桥散步是探险活动的高潮。远远地,我们几个小孩撒开了腿,就往跨在高山腰上的铁路钢桥跑去。这个地形很复杂的铁路桥处处是捉迷藏的好去处。大胆的表兄们还爬到了大桥墩上。我也下去过。站在可容两三人的桥墩上,扶着桥墩上的大柱子看下面几十米深处河水奔腾而过,享受着小时的傻大胆带来的刺激和兴奋。
提起表兄平儿哥,他当年可是磷矿的娃娃头,小时很调皮,现在已是什邡市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了。表哥虽以调皮不爱功课出名,但人聪敏也很谨慎。在这次灾难中我看到,他很有气魄和爱心。地震当天他就上山好几趟。一是向各乡分公司传达市里关于“自救”的精神。二是布置“自救”的行动。我听出他说的“自救” 就是去清点损失情况,组织还活着将能找到的铁锹锤子拿出来救人。如此原始的自救让我着急。他说每次从山上开下来就看着沿路的乡镇倒成一片,无助的还活着的人们在瓦砾里刨着,希望双手在钢筋混凝里能刨出奇迹,刨出瓦砾里的亲人。他说那些学校的小孩子们最惨,好些刨不出来,刨出来的也不行了。有了和他的通话,地震当天我就知道了离城很近也很繁华的萦华镇房屋大面积倒塌。中小学生们被埋在钢筋混凝的废墟中靠铁锹等简单的工具挖不出来。还有些即使挖出来因埋得久了也活不了了。震灾初期什邡的灾情在新闻中报道得还不多,每天我就靠着和表哥通话着急地打听废墟的挖掘进展, 用这些情况去组织动员我们在美国的赈灾活动。
还有一件趣事是灾后有台湾的救灾团体到这些高山上,他们的帐篷自然有“中华民国”的字样,听说什邡有老头老太的专门往山上赶去看“中华民国”“又回来了”。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