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疆行者 于 2009-6-18 04:00 PM 编辑
"梦中的西域"-旧作重读三十三: 梦到关西
行者以前有篇旧文, 说"梦到关西", 先放在"西北线". 等行者有机会来次自驾游, 再补充...
题前的话: 行者今天在原竹蕈的博上再次见到了"嘉峪关""鸣沙山"和"月牙泉", 还有西安的"大雁塔". 想起以前写的和"西北"有关的一些旧作.
"关西", 可以相对于旧时的"关东", 也可泛指"嘉峪关"之西. 这里是更广泛的地域, 包括"河西走廊", 我称之为"梦中的西域".
旧作重读三十三: 梦到关西
很久以前, 行者说"古道远衔黄帝陵, 或从南海启长鲸"(古道), 还说"起落三秦人淡淡, 阴阳千载路迢迢"(每逢)-见"旧作重读二十: 古道和每逢".
说到关西, 让人想到游侠.
早在"无名"(中华新韵八寒再题无名)之前, 行者曾写过一首五律(即游侠入七阳):
万里向河梁, 乘风辞帝乡
随云送归雁, 倚剑看斜阳
祖脉千年远, 江流九曲肠
回身指天外, 犹写两三行
追求的是那塞外的苍凉壮阔之感.
后来, 在"闲地"西北线, 行者曾就网友的西北照片临屏题了二绝, 悬拟"登高而四望, 千百年一挥间"也.
其一入一先韵(首句借十五删)
胡家血马汉家关, 风卷沙鸣过九天
应是西方佛门水, 点成千载月儿泉
汉以西域之”汗血宝马”为马之最. 长城之最西为嘉峪关, 沿途有鸣沙山和月牙泉.
其二入一东韵
赊取当年不老盅, 流云敬罢敬东风
胡杨醒后知春尽, 偷抹天边一角红
“红柳”低而胡杨高, 笑谓”柳”红乃杨之洒也. 但这没有写出我心里的"胡杨".
于是, 行者趁写"忆江南 阳关三忆"的机会, 在"闲地"诗会十九, 有了"其三, 七阳韵忆胡杨"
阳关忆, 最后忆胡杨
独立千年逢乱世, 横行万里对残阳
心底总难忘
当"三家村"里的兄弟崇宏给我寄来他心中那一角安静的时候, 行者写下了那首"题崇宏河州寺照"(见"一守天音到白头").
掌上翻来十五秋, 几回因梦下河州
祁连依旧万年雪, 一守天音到白头
在那照片里, 河州(在西北甘肃, 今日之临夏)大寺—绿荫丛中的尖塔, 浮在远方的连绵雪山, 头上白雪犹存.
后来行者, 不禁写道"青云万里犹为客, 白首千寻始见家":
青云万里犹为客, 白首千寻始见家
长记当年西风误, 天涯从此是生涯
这些都不是亲身经历之后写的-却是发自心声.
以前, 行者有""八千里路云和月”-五千哩北美西北行", 里面说"来去五千哩, 山川随我行". 但那是北美的西北.
什么时候, 行者在中国的西北-那魂绕梦牵之处, 也真的来次"来去五千哩, 山川随我行", 用心去体验那一生的感觉.
BTW, 三宝兄当年游西安得西安游记诗, 行者见后曾有一律, 见附.
附一, 读三宝西安游记诗而举杯邀醉入一先韵(首句借十四寒)
随君大作走西安, 倒转光阴千百年
唐塔依然传古韵, 秦关却似启新篇
东风万里来乡信, 北国一时无夜眠
最盼花枝筹老酒, 举杯邀月共陶然
NOTE: 白乐天集中有”醉折花枝当酒筹”(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和”共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句. 另, 颈联有对文互义(或”对举互文”)之意.
附二, 三宝西安游记
碑林漫步寻孔孟
雁塔观光见唐僧
惊叹先朝兵马俑
却恨始皇焚儒坑
钟鼓楼下听钟鼓
古长城上望古城
黄帝陵前祭吾祖
华清池边忆美人
清真礼拜由心起
法门佛教从此生
华山险峻名天下
壶口咆哮中华声
延安宝塔仍屹立
骊山不见杨虎成
丝绸之路今犹在
盛世长安中国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