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43|回复: 39

黄泥做成的雕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7 23: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leosong 于 2009-1-8 12:06 AM 编辑

星光,你叫的刚出炉的,热乎乎的原创,来了!:)

黄泥做成的雕像

小学四年级我进了少年宫的美术班。一开始天天画石膏模型,那都是些简单的多面
体,三角,四方,鼻子,耳朵,最复杂的也不过是一只做成多面体的手。这些东西
画了一个多月,我们都腻味透了。老师就拿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鼓励我们:人家
达·芬奇一个鸡蛋就画了好几年,你们初学乍练,画两天石膏就有怨言了?接下去
就是九十九分汗水云云,我们便不敢再说什么。

一天下午,我们正画得无聊,老师忽然走进来,说要带我们去马路对面的工人文化
宫,有一个美术协会正在活动,我们可以去观摩观摩。

那是文化宫后边的一间大屋子,他们都是成年人,所以铺开的摊子比我们大多了。
画架一人多高,做铜板画的台子快赶上乒乓桌大小了,最让我吃惊的是一个做雕塑
的架子,足有三米高,刚刚搭起来,上边什么都还没有。旁边有一个已经完成了一
半的矿工胸像,约两尺高,用石膏做的,面部表情坚毅,胸部处理很简单,就是拿
雕刻刀随便刮了两下,看上去也不错,而且很独特。我小心翼翼地凑上去问:老师,
您这个胸部的处理,有什么讲究吗?那人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还没做完呢,做完了
不是这个样儿。

回到家里,我脑子里一直转着那几座雕像的样子,它们或者坚毅威严,或者圆润美
丽,因为立体的缘故,让人难以忘怀。色调的单一,更把形象的美传递了出来,和
油画、水彩这些媒介比起来,有它说不出的味道。我仅仅在一本苏联人写的《怎样
画素描》书里看过大卫像的照片,就已经被它的美震摄,现在站到了真正的雕像前,
我更被它们折服。我迷上了雕塑。

我想自己动手。让少年宫的师傅给我搭架子吗?老师那儿肯定通不过,我连石膏模
型还没画好呢。上哪儿寻摸一块石膏呢?家里倒是有几个现成的石膏像,列宁和维
娜斯。那可是我爸的宝贝,我要是把它们破坏了,一顿胖揍是少不了了。我想到了
粉笔。这东西到处都是。我花了一下午时间,把一盒粉笔磨成灰,倒进水去搅拌,
然后放在太阳底下等它干。半干的时候,我试着把它捏成一个胸像的样子──不成,
根本捏不到一起。很快粉笔末就都干了,变成一团散沙。我衣服上、脸上都是粉笔
灰,看着那一团散沙,沮丧极了。

单个的粉笔倒是可以利用。我用削铅笔的小刀在粗的那端刻出一张脸,嗯,有点浮
雕的样子嘛。作品一号是一个戴棉帽子的小男孩:粉笔的形状正好刻那平顶的棉帽
子。妹妹很喜欢,我一刻好她马上要去把玩,直到她的小手把白色的粉笔弄得黑不
溜秋。粉笔玩了两天就觉得没意思了,毕竟粉笔头太小,刻不出什么象样的东西来,
刻得太深,粉笔头还容易碎。

一天我站在煤池子里挖黄土。为了把煤弄成能封炉子的饼子的形状,黄土是必不可
少的。我灵机一动:黄土不是很有黏性吗?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说干就干,
我马上用破脸盆端了一盆黄土上楼。和了点水一捏,果然不错,捏成什么样就是什
么样。一本杂志的封面上有一张刘文学雕像的照片,我就照那个样子做了个刘文学。
做完以后,好朋友来玩,都说做得像。那时候的人审美观点比较贫乏,像就是她们
美学的头号标准了。我自己左看右看,也很满意,这才是一尊真正的三维立体的雕
塑啊。

可惜,随着泥像的变干,后脑勺上、肩膀上都出现了几道裂纹,后脑勺上的还很大。
我爸下班回来,先表扬了我,然后建议我下次在黄泥里骖点碎稻草,以避免裂缝。
好主意,我心想,姜还是老的辣。

第二天,我弄了点湿泥巴,把裂缝糊上了,又调了一瓶白广告色,把刘文学像刷了
一遍,嘿!要是不近看和石膏像也没什么两样。

就这样,我做了大大小小四五个“石膏像”。手艺越练越纯熟,还琢磨出了把铁丝
插在泥里,然后在铁丝上做辫子、枪头这些细微的部位。

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前年我去上海探望父母,我爸从屋里端出一个报纸包。他
让我猜是什么,我当然猜不出。既然不远万里从东北搬到上海,一定是什么了不起
的珍贵东西。老爸把旧报纸一层层揭开,呈现在眼前的竟是那些泥像里的一座,那
座他们都认为像我的。

我的眼睛湿润了。为了老爸对我的爱,为了少年时的梦想……这就是我十二岁时的
作品五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23: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可丽,棒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00: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可丽,棒极了!
Ningna 发表于 2009-1-7 11:59 PM

宁娜,你喜欢我很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01: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可丽,你这雕塑有模有样的,很有神采!PF!

看到最后那段,我的眼睛湿润了!你老爸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1: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雕塑, 可惜闪光把细节”烧“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5: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丽

我小时候没玩过你这样高级的雕塑,不过我们玩过拿个石膏摸子做石膏像来者。

对了,还有在玻璃片上自己画幻灯,做小电影。

那时候的孩子,动手能力真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5: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丽还有这手艺?现在还玩泥巴吗?我对做陶土制品有点兴趣,米国这里条件好,你可以把这手艺再捡起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7: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四年级我进了少年宫的美术班", 看来cleosong的基础还是不错的. 行者也基本在那个年龄, 经老师推荐, 和一同学去见少年宫的一个老师. 记得当时影都没见着, 有个人说, 样品留下吧. 以后再没消息. 我那同学比较执着, 后来还坚持画了一阵子, 直到高中; 行者则是在初中就正式放弃了. 记得当时画的是草原雄鹰-一骑白骏马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7: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 我父母想托人让我就近去一家文化馆, 但我当时的兴致真不在那上面. 一度, 我曾被他们送到我uncle家跟他学写字, 呵呵, 可惜带坏了我表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8: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可丽,你这雕塑有模有样的,很有神采!PF!

看到最后那段,我的眼睛湿润了!你老爸真好。:)

Exactly 说出了我的感觉。好感动。

(没读文之前,我还以为是可丽现在学了雕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8: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感动。(Z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9: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感动呀(Z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9: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天前,在相册集里看到三幅有关这个雕像的照片时,还在纳闷这是谁的习作?幸亏可丽写下雕像的故事,这是值得纪念的少年往事。你提到刘文学的雕像,我也有印象,是不是在一期《少年文艺》封面上?

我想可丽把自己的作品小心翼翼从上海背到美国家里来了吧?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20: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师自通的雕塑家!佩服!

有个错字:然后建议我下次在黄泥里点碎稻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20: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蜂王,我照相技术太差,相机也不行。

星光,玻璃片做的幻灯片我看人家搞过,一些简单的标语、宣传画都可以画在玻璃
片上,看着简单,我试过一次,可不容易,是不是?

八月你做陶艺?如果有作品或者习作,一定亮出来给我们瞧瞧。

行者,“骑白骏马的人”我记得,是不是这本小人书?带坏你表弟又是什么故事?
http://www.xichuinfo.com/ComicSt ... 511ce6b0c26844.html
我77年底还是78年初考美院附中没考上,家里就再也不让我画画了,我也基本再没
动过。你可能听说过,再好的画家也得经常画素描,不画手就生了。

花木,羡慕你的一手好字,简直就是“钢笔行书字贴”!我的字放你旁边就像鸡爬
拉。

安舟,那刘文学像你也见过?泥巴像我没搬来,有张照片就满足了。

赏石、炉匠不另。

谢兄,我写那字时也犹豫了一下,能不能请你把正确的贴在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21: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我小时候玩过的东西,晶体管收音机,模型飞机模型船什么的也都在家里好好的保留着。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前年我去上海探望父母,我爸从屋里端出一个报纸包。他
让我猜是什么,我当然猜不出。既然不远万里从东北搬到上海,一定是什么了不起
的珍贵东西。老爸把旧报纸一层层揭开,呈现在眼前的竟是那些泥像里的一座,那
座他们都认为像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21: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cleosong:

当时, 那有心思待在那儿练字啊. 最爱干的两件事是, 要么教表弟画特务或鬼子, 要么带他登高爬低-呵呵, 那时我这"小且儿"(当地说"亲戚"的意思)在他们大院(当时他家住一厂子里)里是出名的.

后来他爸爸让我反复练下面的一幅对子:

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心似撒缰野马, 易放难收

还别说, 当时为应付差事, 也描过几笔, 后来在学校帮老师写标语时用上过一点:)

"骑白骏马的人", 确实是本小人书的名字, 但我当时画的不是那鄂伦春燕子, 而真是内蒙的男骑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21: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cleosong:

还别说, 当时为应付差事, 也描过几笔, 后来在学校帮老师写标语时用上过一点
无疆行者 发表于 2009-1-8 09:22 PM


行者何不让我们也见识见识你那几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21: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最羡慕的事情之一就是去少年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21: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者何不让我们也见识见识你那几笔!:)
暖雪 发表于 2009-1-8 09:26 PM


行者的可不比可丽的(呵呵, 跟着大家叫一把, 错了多担待...), 早不知烂在哪里. 我倒是想有几幅"鬼子"和特务画留下来让我儿子"见识"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00: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没有艺术细胞,到少年宫学了几天下棋,结果还下不过我妹妹。看到你们这些艺术家,只有羡慕的份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01: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去少年宫需要学校挑选,推荐。都是才华初露的小朋友才有机会进去。

可丽小说的最后一段,让我眼里起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07: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12岁就捏泥人了? 我那天光琢磨照片没看字(文盲), 还想这是别人给你塑的像? 不同角度拍出来的照,好象效果不同。 这张正面的给人感觉比较“实诚”;俯拍的那一张比较“活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3: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且儿”,跟我你就不用解释了。:)

暖雪又是谁?光一个大大的网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14: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丽,我前几年空点的时候,去上过陶土制作的课,学了点皮毛,捏了几个杯子花瓶等等,烧出来上了釉,还有点样子。现在忙死了没空再继续学,但我很有兴趣,准备退休了以后置一个电轮,在自家的地下室弄个炉子什么的,到时候好好过把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14: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且儿”,跟我你就不用解释了。:)

暖雪又是谁?光一个大大的网字。。。
cleosong 发表于 2009-1-9 01:50 PM


呵呵, 那么可丽是老乡了, 再问一次好:)

一会儿接你的光-呵呵, 人气旺-再上一小段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14: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凡草金凤暖雪提到少年宫, 行者要说, 当年的"少年宫"断了不少人的期望, 或梦想, 那一点点儿的所谓"艺术"火花, 很快就灭了. 好在也"很快", "向四化进军"的号角"响彻云霄", 行者不行则已, 一行就随了大流,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15: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说说我那同学-借可丽这儿的光:)

行者同学里, 后来联系最少的是那些小学同学, 多数似乎已经消失在人海里-环境变化太大, 人生的道路走的也相当不同.

但那个小哥们S则不同, 我们一起长大-记得刚认识他时, 还一口"山东"话, 刚被从关里老家接回来(后来知道他原籍其实是河北, 但村东可能就是山东了).

有一年春节放鞭炮, 同院的一男孩W(也是我同学)炸掉三个手指, S在旁边也受波及, 伤了脑门儿-幸好眼睛没事.

当年小学里的同学画画, 有"一正一邪"(W语), 正的就是S, 走的是"学院"派的路子, 跟他哥哥的一同学画; 邪的是当年的小行者, 完全凭兴趣和感觉画-说到这里, 行者想起有年回家, 我母亲还说保留我当年的一些画, 包括一头老虎和一辆坦克, 下次打电话再问问在不在:)

学校里的老师, 当年推荐我们去少年宫, 那是我们正经八百地准备的, 而且是特意花钱坐车去的南岗, 中间换了几次车不记得了.

但两人都没去成.

后来小学毕业, S去了一所按片分配的中学; 行者的一个uncle是老师, 托人进了当时离家近又被认为相对"不错"的学校.

开始, 大家跟以前一样. 过了初三, 就不同了.

S那所学校, 没几个考上大学的, 其实S初中毕业后, 高中都没上完, 就去接班儿工作了.

有一段时间, 他那个出车的厂子的效益不错, 行者寒假回家见到他, 还挺欣慰.

后来就不行了.

大学毕业后, 有年从北京回家探亲, 一问, 他已经搬走了.

有次赶巧, 在路上见一初中同学. 一聊, 他知道我不少小学的事. 原来他娶了S的妹妹, 呵呵, 当年还是个黄毛小丫啊...

但那次太匆忙, 知道S还有工作, 让他妹夫转达问候之后, 就在没他的直接消息.

有次我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一些老邻居的故事, 顺便地说S的母亲因车祸去世了-但没S的消息.

写下来, 算纪念那一段少年的友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20: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谢兄,我写那字时也犹豫了一下,能不能请你把正确的贴在这?

cleosong 发表于 2009-1-8 08:09 PM


“搀”和“掺”都可以,两个字都可以表示“把一种东西混合到另一种东西中的意思。”我喜欢用“掺”字,因为“搀”的另一个意思“搀扶”很常用,而“掺”的另一个意思(shan三声——“握”的意思)不常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21: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搀”和“掺”都可以,两个字都可以表示“把一种东西混合到另一种东西中的意思。”我喜欢用“掺”字,因为“搀”的另一个意思“搀扶”很常用,而“掺”的另一个意思(shan三声——“握”的意思)不常用。 ...
pbxie 发表于 2009-1-9 08:42 PM

谢了!一字之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21: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说说我那同学-借可丽这儿的光:)

行者同学里, 后来联系最少的是那些小学同学, 多数似乎已经消失在人海里-环境变化太大, 人生的道路走的也相当不同.

但那个小哥们S则不同, 我们一起长大-记得刚认识他时, 还一口" ...
无疆行者 发表于 2009-1-9 03:01 PM

原来是丁东!还是小时候交的朋友铁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22: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丁东!还是小时候交的朋友铁哈。
cleosong 发表于 2009-1-9 09:12 PM



不要弄错了, 此.丁东.非彼丁东-呵呵, 多了些负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22: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且儿”,跟我你就不用解释了。:)

暖雪又是谁?光一个大大的网字。。。
cleosong 发表于 2009-1-9 01:50 PM

可丽,俺也是一个关东客。
看你的头像,让我想起来一首儿歌:
我是公社小社员,
手拿小镰刀,
身背小竹蓝,
放学以后去劳动。
割草积肥拾麦穗,
越干越喜欢,
哎嗨 ...
我们牢牢记心间,
热爱集体爱劳动,
我是公社小社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23: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丽,俺也是一个关东客。
暖雪 发表于 2009-1-9 10:46 PM


暖雪认识武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14: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1# cleosong

感动!不过咱也有机会偷看了有七成象的cleosong一把。:)

我可是也把孩子从小给我做的生日贺卡都留着呢。那天让他也感动一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14: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茶 于 2009-1-10 02:46 PM 编辑

可丽,好久没见你的文字了。还是那么打动人!

还以为读到最后能看见照片呢

(刚才没注册所以没看到,现在看到了。像!真像!印象里的你就是这个样子——说得像真的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16: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岁的作品就那么好,一定是个聪明孩子。最后一段也很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19: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丽呀,你可真有两刷子。12岁,就把比例掌握那么好。现在还做吗?

有少年宫,多好的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20: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暖雪认识武威吗:)
无疆行者 发表于 2009-1-9 11:34 PM

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9 10: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可丽,好让人感动。  

我比你老爸差远了,近一两年孩子们用clay 捏的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雕塑”都被我堆在一个大盒子里,准备有空给处理掉。  读了可丽这片文章俺好惭愧了一通。  

往泥里掺稻草或者其他碎纤维的主意不错。  用铁丝帮助做细长的部件的主意也很好。  俺怎么从来没想到呢?  下次假装是俺自己想出来的主意,给孩子们指点一下。


1# cleoso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19 12:52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