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01|回复: 13

[原创·其它] 唐三百里玩一玩: "看君能挑几首,容我先写三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0 15: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在闲地诗会, 曾针对每个人对"唐三百"里七绝的喜爱度, 有一调查. 结果如下:

唐诗三百之绝句调查报告

统计(2/6/07-2/9/07): 古叶, 余酒, 一真, 八月, 凡草, 月光, 风雨, 安舟, .丁东.

261(5) // 贺知章:回乡偶书
262(2) // 张旭:桃花溪
263(3)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64(3)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67(4) // 王翰:凉州词
268(5)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69(6) // 李白:下江陵
271(1)
272(5) // 韦应物:滁州西涧
273(8) // 张继:枫桥夜泊
274(1)
275(2) // 刘方平:月夜
280(4) // 刘禹锡:乌衣巷
286(1)
288(1)
290(1)
291(2) // 杜牧:泊秦淮
292(3)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94(3) // 杜牧:秋夕
296(1)
298(4) // 李商隐:夜雨寄北
303(1)
308(2) // 韦庄:金陵图
312(6) // 王维:渭城曲
315(2) // 王昌龄:出塞
316(5) // 王之涣:出塞
320(2) // 杜秋娘:金缕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15: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唐诗三百首之七绝并乐府篇得绝句十首(零七年二月)

近来在"闲地"看大家用”七绝”体较多, 就从《唐诗三百首》列出七言绝句和七言乐府, 共六十首. 按自认为最好的(或最喜欢的)不按次序选出十首. 有人喜欢可能不止十首, 但就割爱只选十首; 不足宁愿空缺.初选十首如下: 261, 267, 269, 271, 273, 280, 288, 298, 315, 316. 就此十首之作者, 即贺知章, 王翰, 李白, 杜甫, 张继, 刘禹锡, 朱庆馀, 李商隐, 王昌龄和王之涣, 得绝句十首以记之.

其一, 贺知章入十一真韵(首句借十二侵)

丽正殿中看古今, 贺监湖小却传人
诗心不共世心老, 每得童言报早春

NOTE: 贺知章, 曾入丽正殿修书, 后任秘书监, 人称贺监, 致仕后隐居镜湖(今浙江绍兴鉴湖, 即前贺监湖).

其二, 王翰入十一尤韵

枥有名驹眄将侯, 纵禽鸣鼓自风流
“葡萄”惟共”凉州”曲, 千载不闻王道州

NOTE: 王翰卒于道州司马任, 终不以道州名. 眄, 音免.

其三, 李白入四支韵

昂首一鸣天下知, 风流最忆谪仙时
江湖不轨多沦落, 谁有人间更快诗

NOTE: 白乐天有诗云,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李白墓).

其四, 杜甫入十三元韵(首句借十一真)

锦江河洛气无伦, 一法而为天下尊
山谷庵前倾老杜, 江陵碑里慰儿孙

NOTE: 酒从”杜康”, 谐”老杜”, 黄山谷最崇老杜. 又, 元稹曾在江陵士曹任上应杜甫之孙的要求写了”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被认为是后世尊杜(扬杜抑李)的开始(当其时, 子美已故愈四十年, 其子既殁, 其孙始迁葬之). 余曾有诗叹曰, “子美儿孙几代贫, 元公墓志写时真”(子美之后).

其五, 张继入词宽韵(删先通)

姑苏名占几千年, 犹借晚钟传世间
最笑江枫无对处, 自从君后对”愁眠”

NOTE: 据清毛先舒《诗辨坻》云, “后人因张继之诗始改山名为愁眠”.

其六, 刘禹锡入四支韵

咏人咏史咏奇思, 四地奔波引竹枝
向使难随乐天老, 一生多是不逢时

NOTE: 以前有句”慷慨一生和白柳, 奔波四地唱竹枝”(刘禹锡, 用新韵), 并有”刘禹锡和’梦得诗’”一文(初为”慷慨一生和白柳”).

其七, 朱庆馀用中华新韵九文

太祝眼昏心不昏, 一生难有一知音
当年初遇曾惊艳, 直把男儿作女身

NOTE: 张籍, 是朱氏的著名知音, 曾有”盲太祝”之称(见拙文”读白手记之五”).

其八, 李商隐入八庚韵(首借九青)折腰

流星不暗暗双星, 无奈争来晦涩名
“兰台””灯冷””蓝田玉”, 偏透”巴山夜雨”声

NOTE: 李商隐, 字义山, 813-858, 旧与温杜并称, 但却非后两者能及. 因个人性格问题和”牛李党争”, 一生痛快的时候不多. 其诗, 以”隐晦迷离”著称(但也有不少, 例如古体的”韩碑”和这里的”夜雨寄北”, 风格不同, 耳目一新), 后人学其者众(例如”西昆”). 但多是”学李者病”. 折腰, 中间两句不”粘”反”对”.

其九, 王昌龄入四支韵

未到玉门先唱诗, 旗亭把酒共谁知
从来最叹王夫子, 命桀不闻平贼时

NOTE: 王昌龄, 698-757?, 字少伯, 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尤以七绝著名. 既有和高适王之涣”旗亭画壁”的传说, 又有同孟浩然的”诗酒”交往(据说, 浩然740年卒于故乡南园, 就和当时同王昌龄”相聚甚欢”以至”食鲜疾动”有关), 李白也有诗赠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安史之乱起, 昌龄往江宁, 出亳州, 为刺史吕丘晓所害, 一叹.

其十, 王之涣入四支韵

谁堪句少论高低, 梦里犹悬旧酒旗
太息屈从文安尉, 高声不得过关西

NOTE: 昔有”旗亭画壁”之传说(见薛用弱的《集异记》). 王之涣, 字季凌, 688-742, 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 高祖时已居绛郡(今山西新绛), 曾任衡水主簿, 后”被诬”而居家十五载, 卒于文安县尉任上. 据说他早年”负侠气, 每击剑悲歌, 放禽纵酒”. 其墓志铭也说, “尝或歌从军, 吟出塞, 噭兮极关山明月之思, 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 全唐诗仅存其诗六首, 但五绝”登鹳鹊楼”和这里的七绝”出塞”, 都是足传万世的不朽之作.

附十家名篇:

1.贺知章名篇回乡偶书(另有”咏柳”传世)261: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王翰名篇凉州词267: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李白名篇下江陵269: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杜甫名篇江南逢李龟年271: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张继名篇枫桥夜泊27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刘禹锡之名篇乌衣巷280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7.朱庆馀之名篇近试上张水部288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8.李商隐之名篇夜雨寄北298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王昌龄之名篇出塞31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10.王之涣之名篇出塞316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意: 另有三个短贴(“看君能挑几首,容我先写三篇”), 分别补遗"江南逢李龟年", "枫桥夜泊"和"近试上张水部", 见"顺手写在网边"一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15: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君能挑几首, 容我先写三篇"

一, “落花时节”

老杜这首”江南逢李龟年”, 是难得一见的好绝, 大家都给忽略了. 就多花几笔, 介绍一下.

这李龟年, 是个非比寻常的人物. 唐郑处诲在《明皇杂录》(卷下)里说, “唐开元中, 乐工李龟年, 彭年, 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 …., 特承顾遇, 于东都大起第宅, …, 逾于公侯”, 又说, “其后龟年流落江南, 每遇良辰胜赏, 为人歌数阕, 座中闻之, 莫不掩泣罢酒”. 老杜还是小杜的时候(大约十四五岁), 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的歌唱. 这首诗作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 时在潭州(今长沙), 老杜不久病逝, 几算绝笔. 诗里面提到的另外两个人物, 也是亲近玄宗的”名人”. 岐王, 即李范, 睿宗四子而玄宗弟, “好学工书, 雅爱文摘之士, 多无贵贱皆尽礼接待”(《旧唐书"睿宗诸子传》). 崔九, 老杜的原注说”即殿中监崔涤, 中书令湜之弟”, “素与玄宗款密. 兄湜坐太平党诛, 玄宗常思之, 故待涤逾厚, …, 出入禁中. 于诸王侍宴, 不让席而座, 或在宁王之上”(见《旧唐书"崔仁师传》). 龟年当时颇受玄宗优遇, 不知是否和两位有关, 但至少也是两宅的”红人”. 安史之乱前的唐朝, 是公认的”盛唐”, 不可一世.

本诗开篇, 象是不经意地述说往事, 其实是平淡中造气氛. 果然, 语锋一转, “正是”二字, 是”顺”接, 由远而近, 触景而生情. 最后的“又”字, 已经把两人的”流落”命运结合起来了, 而且是在”伤春”的”落花时节”, 感慨无限, 却”嘎然而止”. 有人称这种体为”三一格”, 即运用对比的手法, 三言一句, “以景寓情”, 写尽”兴衰”的对照.

和”剑器行”一样, 从”伶人”的前后遭遇上, 抒发盛世兴衰的沧桑之感. 本卷”诗三百”的作者”退士”老先生就说, “世运之治乱, 年华之盛衰, 彼此之凄凉流落, 俱在其中. 少陵七绝, 此为压卷”, 信然.

顺便地说, 从作诗法上看, 本诗融合了”起承转合”, 而且首联”对仗”工稳, 引人入胜. 更有好事者, 从老杜的诗中看出了前两句”俱藏一歌字”. 老杜晚年的诗”登峰造极, 炉火纯青”, 我信, 于是就趴那儿看了半天, 但还是没直接看出来, 只猜是: “岐王”和”崔九”, 俱弟也, 手足之中少了”哥哥”. 这”欠””哥”, 不就是”歌”吗! 绝句, 真绝也:)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15: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夜半钟声

大家不约而同地选了李白的”下江陵”和张继的”枫桥夜泊”, 并不奇怪. 老李和老杜齐名, “下江陵”又是天下第一首”快诗”. 虽然这小张的名头, 和老李比, 是远逊了, 但一首”枫桥夜泊”, 使”姑苏”多了几个名胜, 也让他享受了上千年的荣誉. 诗友wxll和一真长于评论, 多有新思, 可能比我更有资格来写段评论, 就等他们来吧. 这里就作为一段花絮, 来说说这”夜半钟声”.

北宋欧阳修老先生有《六一诗话》传世. 那里面针对这”枫桥夜泊”说, “句则佳矣, 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后来有人出来说, “欧公不察”(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唐代是有”半夜钟”的.其实, 乐天的”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宿蓝桥对月), 以及”头陀独宿寺西峰,百尺禅庵半夜钟”(题清头陀), 都是”半夜钟”的例子.

有意思的是, 宋人孙觌(读如蒂)也有诗曰, “乌啼月落桥边寺, 倚枕犹闻半夜钟”(过枫桥寺). 有人据此说, “宋时尚有此习”, 确真是”不察”了, 至少不能据此来作推论. 孙觌是两宋交接时代的人(1081—1169), 应在欧阳修之后. 难道唐朝的习惯, 到了北宋没有, 南宋时又复古了吗? 从该诗的文句上看, “犹闻半夜钟”未尝不可解为”虚指”, 即孙觌知道张继的大名, 睹物思情, 耳边回响着千古绝唱, 心中犹有前朝的故事也. 正是”姑苏名占几千年, 犹借晚钟传世间. 最笑江枫无对处, 自从君后对愁眠”(读唐诗三百首之七绝并乐府篇其五), 一笑:)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15: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籍(见拙文”读白手记之五”)名望为时所重, 士人皆录所作以为荐, 朱庆馀(名可久, 以字行, 越州人)也不例外. 由于张籍最欣赏他的诗, 逢人称诵, 因之得名. 张籍看到”近试上张水部”(一题”闺意献张水部”)后, 以诗答之曰,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朱诗言语直白流畅(“画眉”虽可隐典, 却异常自然), 却深富喻意, 左读右看, 令人回味无穷, 当得起张籍的夸赞. 正是, “太祝眼昏心不昏, 一生难有一知音. 当年初遇曾惊艳, 直把男儿作女身”(读唐诗三百首之七绝并乐府篇其七). 此诗不让义山的白描佳作”夜雨寄北”(一称”夜雨寄内”), 堪称诗坛绝句的双碧.

(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5: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4.杜甫名篇江南逢李龟年271: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前两句里俱藏一歌字?欠哥的说法我觉得有些牵强。我来引伸一下前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的,该是歌女;崔九堂前几度闻的,也应该是歌乐。这么说两句里俱藏歌,是不是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5: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6# 八月风

回八月: 按行者的理解, 前两句指龟年, 所以才有结句的"又". 当年"见"的是"歌手"-除非当时的龟年兄弟是后来的"香南绝代人"梅氏一样的男扮女装人物("曹蜍李志名虽众, 惟识香南绝代人"), "闻"的是歌声, 可以有一解, 但不如行者的戏谑:)

也希望听听别的网友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5: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我是指“歌手”。不敢亵渎古人。我也觉得前两句是指作者与李龟年旧日的往来。行者的解释当然俏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0: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客按: 以前本客曾有句"清音只待韩丹凤, 羯鼓还须弥正平"(见脚丫族"休将前世换今名"兴而依韵再题)和"鼙鼓时无老弥衡, 寒夜冬郎受重名"(捐官行者之衙门自题), "韩丹凤"和"冬郎"指的就是下面的韩偓.

"瘦尽东阳沈姓人"-再读义山酬冬郎诗

以前, 读过毛泽东写给陈毅的那封论诗的信(约写于六五年), 里面提到"剑英善七律".

这"叶帅"的律诗好在哪里, 没见过. 但我对他的几首绝句有印象, 其中有句曰"老夫喜作黄昏颂, 满目青山夕照明", 反用义山的"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记得他还提到过,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也是义山的诗. 看来, "叶帅"对义山还是"情有独钟"的.

"桐花万里"一句, 出自义山"寄酬"韩冬郎的二绝里(见附)的第一首.

这韩冬郎, 大名是韩偓(844-923), 也是晚唐一个"有名"的诗人, 相传艳诗"香奁集"为其所作. 但他的"树头蜂抱花须落"(残春旅舍), "断云含雨入孤村"(春尽), 还是不错的.

韩冬郎的父亲就是韩瞻, 字畏之, 和义山是连襟(都是王茂元的女婿-"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 见"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所以义山是韩冬郎的姨夫.

这里想说的是义山那二绝里的第二首, 读来也甚有味道.

义山诗, 一般认为成于大中十年(公元856年)春, 从梓州返回长安之时(所以说"到时春"). "韩冬郎即席为诗", 应是在五年前, 义山妻王氏新逝于夏末, 临冬自己又要赴西川之时(所以说"别时冰雪").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何逊"和"东阳沈姓人".

唐人爱用魏晋尤其是南北朝的例子作典故. "东阳沈姓人", 是指曾任东阳太守的沈约(441-513), 以文史名-曾修"晋书""宋书", 著"四声谱". 沈比同时代的何逊(逊也少年能诗, 为沈所称赏-据史载, 约曾对逊说, "吾每读卿诗, 一日三复, 犹不能已")年长, 但后来的诗歌成就不及何. 义山就用老沈小何来比老李小韩.

"联句", 是古代文人的一种作诗联谊的方式, 在唐时仍盛(见拙文-读白手记之十, "杏园和联句"). 何逊曾有"范广州宅联句"诗,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义山的"别时冰雪到时春", 暗连何的"联句"诗, 却说"休联句", 正是想要表达"别一看到我用的意思就诗兴大发, 我搜肠刮肚也无法招架啊"的意思.

读到这里, 义山的意思就明显了.

义山善用前朝故事, 这是一个例子.


附义山酬冬郎诗二绝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剑栈风墙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沈姓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0: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8# 八月风

"不敢亵渎古人", 呵呵, 调侃一下未尝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02: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里的月, 到底是什么季节的什么月相?

[阿岚: 行者,对“枫桥夜泊”的评论很好。也看到其他一篇比较有新意的诗评。说该诗是采用倒叙手法,即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已经是天微亮的景象,然后倒回去描写前几个时辰观察到的事物。]

阿岚带来一个不错的话题, 让我有兴趣再仔细研究了一下.

季节似乎好说, 是深秋的景色-大约是公历的十月中到十一月上旬(粗略估计, 三四五月是春, 六七八月为夏, 九十十一月为秋, 十二一二月为冬--每段应提前半个月, 例如二月中开始春天, 八月中开始秋天)-见注.

月相和时间地点都有关.

行者查了查上海(和苏州基本在同一地)的"深秋"时节月升月落时间(见timeanddate)-没有上溯到唐天宝年间的, 就拿今年的暂时用一下.

Moonrise and moonset in 上海

Date        Moonrise  Moonset   Noon Time     Altitude  Illuminated   Phase

Oct 1, 2008 7:26 AM   6:25 PM   12:59 PM      42.7°     3.8%
Oct 7, 2008 12:53 PM 10:59 PM   5:54 PM       33.5°     50.5%        1Q at 5:04 PM (上弦月)
Oct 14, 2008 4:46 PM  5:03 AM   11:23 PM      70.4°     99.8%        One day before Full
Oct 21, 2008 11:10 PM 12:39 PM  5:23 AM       82.9°     57.0%        3Q at 7:55 PM (下弦月)
Oct 29,2008 6:15 AM   4:58 PM   11:39 AM      39.9°     0.2%         New at 7:14 AM (新月,也叫做"朔")
Nov 6, 2008 12:40 PM 11:43 PM   6:09 PM       43.4°     52.6%        1Q at 12:03 PM (上弦月)
Nov 13,2008 4:39 PM   6:07 AM   11:57 PM      83.1°     99.6%        Full at 2:18 PM (满月)


可以看出, Moonset的时间在不同的月相上相差很大.

新月的Moonset大约是傍晚五六点钟, 上弦月的Moonset时间大约是半夜(十一到十二点), 下弦月的Moonset时间大约推后一点儿, 满月则在早上才会落下去.

所以, "月落乌啼霜满天"极有可能就是个"弦月", 在夜半落下去-至于是上还是下弦, 还一时无法判断(下弦的Noon高一些)-但行者倾向于上弦(月落闻钟).

注: 二十四节气说, “春雨惊春青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们知道, “雪冬”之冬是冬至, 在每年的12/22(winter solstice, about 12/21, 可能有一日的误差), 和6/22的夏至(summer solstice, about 6/21)之间, 有十一个节气(即”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从12/22(如按12/21则也相应提前一日)按半月倒推, 可以知道大致的日期: 寒露(10/9), 霜降(10/24), 立冬(11/7),小雪(11/22), 大雪(12/7). 行者认为, “月落乌啼霜满天”之时, 很可能是”寒霜降”里(10/9-11/7)的一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1: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前的话: 有人曾问我, 是否刻意学过义山体. 回答是, 否. 不过我喜欢他的绝句更胜过他的七律, 却是真的. 我愿意和广大诗友分享阅读义山绝句的快乐和收获. 前面已写了"'瘦尽东阳沈姓人'-再读义山酬冬郎诗", 这里再和大家一起读读另一首, 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北齐"体.

"已报周师入晋阳"-读义山的北齐绝句

义山虽名重于七律, 但其绝句也多为上品.

在众多的咏史句里, 他的北齐两首, 特别是第一首"已报周师入晋阳", 读来回味无穷.

美人嫣然"一笑"的魅力, 自古以来写得就多, "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 长恨歌), "一骑红尘妃子笑"(杜牧,过华清宫). 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顾的话,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汉书 孝武李夫人传), 真的要使国家"倾倒"了.

"荆棘"一语, 始见"吴越春秋". 伍子胥曾说夫差听信谗言, 终会使"城郭丘墟, 殿生荆棘". 所以第二句是说, 嫣然"一笑"足以使国"倾", 轮不到"殿生荆棘"时才感觉悲伤啊. 足见, 荒淫无道, 已经埋下了祸根.

"小怜", 就是北齐后主高纬(556—577)的宠妃冯小怜. "玉体横陈"一词, 今天"物欲横流"之时, 大家并不陌生, 但它也是有历史的. 楚辞大家宋玉有"讽赋"尝云, "主人之女为臣歌曰, '内怵惕兮徂玉妆, 横自陈兮君之旁".

了解了这些, 再读一次:

一笑相倾国便亡, 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 已报周师入晋阳

就会赞同清朝纪晓岚说的, "故用极亵昵语, 末句接下, 方见有力".

确实, 对比极其强烈, 给人留有极为深刻的印象.

顺便地说, 就在公元577年,北周("周师")灭了北齐之后统一了华北. 但几年之后的581年,杨坚就取代了北周, 改国号为隋(开始了"隋唐"时代). 义山所处的晚唐年代, 离北齐亡不到三百年, 还并不远.

有意思的是, 一千多年后, 张学良在"九一八"失了东北, 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1881-1940)曾有哀沈阳二首, 就仿李义山北齐体(见附二). 写得丝毫不差, 劲道十足. 即使是义山复生, 也当如此吧.

但有人说, 马诗不符合事实, "九一八"当晚, 张学良(1901-2001)正在北平看戏, 并没有同"翩翩胡蝶"共"舞几回"(甚至说胡张两人当时并不认识)!

这里为文, 没有刻意贬低谁的意思. 写诗, 没有必要一定写实. 张"少帅", 年轻时的荒唐, 连他自己以后都承认, 却是不争的事实.

附一, 义山的北齐绝句其一

一笑相倾国便亡, 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 已报周师入晋阳

附二, 哀沈阳二首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那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

NOTE: 赵四, 即赵一荻(1912—2000), 后来(约六四年)终于嫁给了张; 朱五, 据说是朱启铃的女公子; 胡蝶(1907-1989)是民国著名的女影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2: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薛王沉醉寿王醒"-小议义山的"龙池"

上次说到七律"泪"("永巷长年"), 这回讲讲他的七绝"龙池".

龙池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先解释几个"名词".

"龙池", 据说是唐玄宗(685-762, 712年—756年在位)继位前宅邸里的一口井, 后来辟宅为宫(即兴庆宫-本客按, 近来新得几幅唐长安城图, 有诸门诸宫的位置, 待传), 特指他的行宫.

"薛王", 李业, 睿宗李旦子, 是玄宗的(异母)弟弟(其子后也继薛王), 和玄宗的另位兄弟岐王李范(见拙文"看君能挑几首,容我先写三篇"之“落花时节”)一样, 常陪老兄喝酒.

"寿王", 指玄宗的儿子李瑁, 杨贵妃的"前夫".

"醒", 九青之醒(表醉醒-另有二十四迥的"醒", 与青韵同[1]).

知道了玄宗, 寿王和杨贵妃之间的关系, 就不难理解为何"寿王醒"了(不关薛王的事, 所以可以尽兴).

义山的另一首诗, "平明每幸长生殿, 不从金舆惟寿王"(骊山有感), 说的是类似的感觉.

难怪, 以前有人对义山的这些诗多有垢病, 说他有"伤诗教"-讽刺得何止入木, 简直是"入骨"三分.

NOTE

1, "醒"多有用"平"者如: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杜甫, 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杜甫,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欧阳修, 啼鸟)
"玉漏迢迢尽, 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秦观, 南歌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2: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客按: 以前本客为和里太白"套近乎", 曾一律两联分写四种"前世":) 其实前人有类似的写法, 但"形状"稍有不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读"泪"

义山诗工, 有盛名. 翻其集, 字面多有"泪"者, 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板桥小别)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楚宫)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天涯)

但真写"泪"的, 得推那首咏"泪"的七律[1].

记得以前读稼轩词, 有咏"离愁别恨"者([2]), 句句扣题, 传诵一时.

其实, 细读义山"泪"诗, 手法相类, 异曲同工, 人更在山谷之前.

前六句, 分写六"泪": 怨妇, 思夫; 伤逝, 怀德; 念乡, 穷途.

但这些, 在七八句一转之下, 似乎都不及作者"寄人篱下"的"饮恨末路"之"泪".

义山, 高人也, 信哉.

NOTE: 义山山谷, 皆在钱钟书先生"围城"的"陵谷山原"中.

1: 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2: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鴃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绿树听鹈鴃。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声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3: 古时人生"四喜", 句法类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19 10:23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