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86|回复: 10

警惕意识形态的询唤:由刘思铭的“朋友”所想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6 21: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先磨 于 2012-12-16 09:45 PM 编辑

意识形态的询唤不仅发生在宗教、政治、教育、社会、传媒等领域,而且也大量流行于文学艺术作品当中。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听歌看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天天充斥着意识形态的询唤,只不过人们太习以为常以致有些麻木不仁罢了。由刘思铭作词,周华健演唱,红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朋友”便是询唤成功的一个很好例子。

朋友

刘思铭

这些年一个人
风也过雨也走
有过泪有过错
还记得坚持甚么

真爱过才会懂
会寂寞会回首
终有梦终有你在心中

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话一辈子
一生情一杯酒
朋友不曾孤单过
一声朋友你会懂
还有伤还有痛
还要走还有我

        “朋友”的主题即“你”(读者、听众)是“我”的朋友,而认同朋友的感觉/受又是通过歌词中仅出现过一次的“我”反复不断的询唤造成的。第一节“我”形单影只,在人生旅途上饱经磨难,但无论如何,“还记得坚持甚么”。毫无疑问,“我”所坚守的是那份始终不渝的友情,这样就为第二、三节对“你”的询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正当“我”悲伤落泪时,正当“我”痛苦寂寞时,“你”及时出现,因为“我”总会想起“你”,因为“你”在“我”心中的地位从未改变。第二节 “我” 开始轻轻地、温柔地询唤作为朋友的“你”。是的,朋友不应忘记,该时常念起。朋友虽然只是生命中某段时间的过客,但“你”“我”毕竟一同走过难忘动人的路程。“一句话一辈子”使瞬间化为永远;“一生情一杯酒”让刹那进入无限。

        “我”越是孤独回首,“你”越是显得重要。在询唤的作用之下,每次欣赏这首歌词/曲时,读/听者仿佛在情绪上都受到感染并产生认同,不由自主会认为自己便是“我”的朋友。用“你”作为称谓,对话距离最近,最容易造成亲切感。所以,有多少个听/读者,大概就会有多少个“你”这样的朋友。生活中因为“我”需要“你”,并且正因为有了“你”这样的朋友,生命变得更加美丽,感情变得更加珍贵。因此,“你”“我”将永远难舍难分、心心相印。

   歌词里的“我”正是一遍又一遍,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把个体询唤为主体的。几乎每个人都会直接或间接响应“我”的询唤。“我”不再是一种可以被指认的外在的灌输,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潜移默化的由衷的认同对象--作为朋友,我你相互承认、接纳。这首歌词满足了读者与现实中“朋友”的想象性关系,使人感同身受,心里充满了美好的审美情趣。

   当然,这毕竟是歌词/曲,用来娱乐大众,充实生活,本身并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一旦进入政治层面,我们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试想一下,如果把歌词中的“我”换成什么主义、国家、政党、集团,或者某种理念,那么,千千万万的读者和听众就有可能被询唤成心甘情愿附耳听命的臣民,那将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况且,类似这样可怕的事情曾经多次发生。远的不说,光是二十世纪50-70年代,主流意识形态经常召唤作家到工厂农村去熟悉人民的生活,表现人民中的先进人物,表现人民的新的思想和感情,否则就愧对人民、愧对国家、愧对领袖、愧对党,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意识形态询唤的一个佐证吗?我们能不引以为戒吗?

   当今的世界仍处在意识形态的包围之中,只是意识形态不再恩威并用,以政治运动或行政指令的面目出现,而是化成日常生活中非常琐碎具体的个人体验。过去是意识形态对个人的控制,现在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转到了娱乐消遣对人们的操纵。当我们消费享乐,关心名利,追求金钱之际,恰恰是意识形态侵袭人心,最为成功得意之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20: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一个新词“询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21: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照这么个“警惕”法,就算没被“询唤”害S也被“警惕”累S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07: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ZZ和AprilFool阅读。这首歌我听了不下百遍,沉湎之后也会警觉。所以九分享受,一分警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8 09: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思的心理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8 10: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磨 发表于 2012-12-18 08:51 AM
谢ZZ和AprilFool阅读。这首歌我听了不下百遍,沉湎之后也会警觉。所以九分享受,一分警惕。 ...

哦,原来是“九分享受,一分警惕”。还好还好。这个九一原则放在很多好歌上都可以,什么“你是我的眼”啊,“一生一世”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09: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思的分析,还真没这么想过。

这首歌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喜欢那

一句话一辈子
一生情一杯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3 02: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九分享受,一分警惕”。还好还好。zt   

先磨的文字一向耐读,理论也令人受益。

歌词里的“我”正是一遍又一遍,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把个体询唤为主体的。几乎每个人都会直接或间接响应“我”的询唤。
--- 这种“询唤” ,是否是 emotional appeal,  叫做 pathos?

星管喜欢的那句“一生情一杯酒”,好像是广告词呢。


还是借机再听一遍,呵呵。

朋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lbPgfKK7m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9: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阿理郎、风雨、星光阅读。问候云天!“询唤”一般都比较隐蔽,让你察觉不出来。你说的pathos是否叫煽情?我想应该也是“询唤”的一种方式。到餐馆吃饭,店主有时会说:“真高兴又见到你”。这也可叫做“询唤”。祝各位圣诞快乐!

点评

对,是“煽情”。“询唤”,明白了。 谢解释。 先磨节日快乐! :)  发表于 2012-12-26 01:51 A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9: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云天 的帖子

又听了一遍,真是享受,仿佛周华健真的就是我的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4 20: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仅就这首歌的歌词而言,我看不出所谓的“询唤”有什么害处。相反地,我觉得这种“询唤”越多越好。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谎话重复千遍就成了真话。”对于友善的“谎话”来说,重复得多了,还真可能就成了真话了,言者从开始的言不由衷,渐渐地变成真正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祝福对方。设想一下:如果世界上每个人跟他人说话时都充满温情,这世界该多美好!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要大声地“询唤”一下:让世界充满“询唤”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20 12:36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