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读"萃元洞怀古"并”刊江”唱和入四支韵
曲径斜晖, 芳岚秀谷, 烟树莺啼于披山之翠, 想"山里人家"必多"诗酒"之客.
行者九一年曾过崂山, 时不得其径也, 一笑.
萃元洞内三春气, 漫卷屏前百句诗
凭海临风一樽酒, 云天万里想当时
NOTE: 一说"丙戌二月早春", 一说"丁亥三月三日", 此真”三春”也.
附”萃元洞怀古”并”刊江”唱和:
萃元洞怀古 丙戌二月早春
栁嫩草星星, 林暗风泠泠。
野桥留水痕, 荒垣挂枯藤。
石空竹自翠, 路隘人无踪。
悲来依三宝, 老去归上清。
天音何喑喑, 笛韵自清清。 // 本客按: 此真"三清"也:)
月冷顽石窟, 香消萃元宫。
当时黑丑树, 今日绿虬龙。
彤云弥四野, 冷雨泣二灵。
悠悠百福祈, 怅怅几人同。
我来吊遗迹, 谁解歌大风。
魂兮归去来, 哀哉风雅颂。
一 据传明崇宗的两个妃子,曾亡命于此,先是落发为尼,后又归依三清,谙音律,解诗情。寄居萃元洞多年,至今遗址仍在。日前余与友人同往一吊,缅怀此事迹,意度其行状,颇多慨绪。故以五排以吊之,非故作情,实出胸臆。
二 萃元洞在崂山百福庵正殿傍边。传为二妃之居所,由两块天然巨石,雕琢为穹。石呈卵状,尤为奇观。
丁亥三月三日向晚与大江伉俪及诸友偕游纪行
暮春东路不其山,杖履游踪麓岭南。
曲径樱风盈秀谷,斜晖草色暖芳岚。
萃元洞外三生石,丛竹阶前百福庵。
山里人家诗酒客,情浓最是夜樽酣。
[注] 1、百福庵位于城阳区惜福镇铁骑山之阳(铁骑山位于崂山西北隅,古称“不其山”,历史悠久,因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不其山的周围生活着“不族”和“其族”两个部落,故称“不其山”)。该庵创于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据传,二尼姑于初创时,居于萃元洞中,后建简陋房屋,内祀菩萨,奉佛教,原名“百佛庵”。清初扩建后,庙初具规模。山门东向,前后二院,前院建倒坐殿,祀菩萨。中殿穿堂,祀三官;后院玉皇殿。二院各建两厢。百福庵于扩建后改奉道教,系马山龙门派支,称“外山派”。庵内有“萃元”、“娘娘”两洞。此庵背山面涧,松竹环绕,环境清幽。
2、惜福镇将山区的农家宴以“山里人家”命名,统一标志,统一品牌。
和老刊兄夜宴农家一首
莺啼烟树翠披山,游履跙跙路阡阡。
百年樱木修正果,一山嫩绿参方圆。
秀色荡怀醉诗客,岚光入帘悦心禅。
当席聊作野夫居,村醪三寻酒正酣。
[本客按: 正月曰第一春(元春), 二月则第二春, 三月乃第三春也. 三春之气, 实万物复苏("甦")之气也.
"萃元洞内"的"三春"之"气", 来”屏前”"漫卷"六然兄之"百句诗".
不管是谁"凭海临风", "一樽"之下, 有"把酒临风"(岳阳楼记)之慨-呵呵, "云天万里", 至于"想"哪个"当时", 见仁见智了.]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