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25|回复: 5

乘公车之二——油炸和爆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0 00: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乘公车之二——油炸和爆炸

廖康



“你们知道吗?”a先生问:“这个星期四学校有特别午餐,庆祝总统日,有烤鱼、熏鸡和炸火鸡。”他的消息最灵通,而且最喜欢和大家分享好消息。

“炸火鸡?” B太太好奇地问道:“整只的炸火鸡吗?我听说很好吃,但是很难做呢。”

“当然是整只的炸火鸡,” a先生很权威地宣称:“切开炸就跑味儿了。不过一定要彻底化冻才可以炸,不然会有危险的。有人就因为火鸡爆炸而烫伤了,还有人因此而造成火灾。”

“是吗?”

“可不是嘛!电视上都说了。”

“嗯,那我自己还是别炸了,”B太太按了按胖鼓鼓的肚子,也没有能按成P,她咬了咬牙说:“去学校餐厅吃一次吧。今年怎么这么开恩?”

“这不,几个节日都赶一块儿了。这个周末又是中国新年,又是情人节,又是总统日,那还不得好好庆祝一下?哎,对了,”a先生转过头来问我:“这中国新年是怎么回事?好像每年都不是同一个日子?下一年该轮到什么了?”

我简单地解释了一下。

“嗯,虎年好!” B太太庆幸道:“我孙女三月份出生,当个母老虎不错吧?”

她心里想的是电影《功夫熊猫》里那个小母虎的形象。我当然没有扫她的兴。

“咱们学校有这么多语言和文化,” a先生说:“要是每个月都庆祝一个节日就好了!你们国家有什么特殊的节日吗?”他问Q先生。

“我们的南斯拉夫,唉!”Q先生叹了口气:“一个国家变成七个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克罗地亚、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科索沃、斯洛文尼亚,有太多各自的风俗习惯了。再加上自治省,七零八落的。开始还庆祝呢,后来呀,哭都哭不过来。”

“你们说不同的语言吧?”我半问,半肯定道。

“说是四种语言、两种文字,可大家交流一点问题都没有。要说分歧嘛,主要还是宗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总是闹矛盾。”

“也和米洛塞维奇搞大塞尔维亚主义有关吧?”我试探着问:“他強行取消科索沃的自治权,才引起内战不断。”

“是啊,民族不团结,支撑那个国家的柱子就倒了。几年前,你们也够玄的,台湾大选要是选上了搞独立的总统,你们非打内战不可。我们有个电影《桥》,”Q先生咂了一口咖啡,从他那特大号的保温杯里把鼻子抽出来,又说:“要炸掉一座大桥,只需要找到关键的支柱,一小包炸药就能把桥给毁了。”

我愣了一下,脑细胞的开关接通了,“班比诺!”我兴奋地说:“他们去炸桥,那是工程师的宝贝,可是因为战争,非炸毁不可。那是个好电影,不比《桂河大桥》差(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Q先生的眼睛放出光来:“哇,你也知道我们这部电影!”

“那当然,”我说:“还有《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时候我年轻,看的几个好电影一辈子也忘不了。我还记得结尾的镜头,一个德国军官站在山坡上,指着萨拉热窝城对另一个德国军官说,‘这就是瓦尔特。’点题呀。一个民族能赢得他强大敌手的这么一句话,盖了!”

“嗯,那是电影里最精彩的一句台词。德文版就把这句的翻译用作标题Das Ist Walter。这电影颇有些可圈可点之处,但也不过如此。我不明白,它在中国怎么那么成功?”

“要说电影以外的原因嘛,”我告诉他:“那时中国正在搞文革,我们没有拍什么故事片,那年头我们有个顺口溜;

朝鲜电影又哭又笑,
越南电影开枪开炮,
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
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我信口译为:

Korean movies are laughter and tears;
Vietnamese movies are guns and spears;
Romanian movies hug and seduce;
And Chinese movies are news and news.

Q先生大笑起来。“相比之下,”我说:“还是南斯拉夫电影好看。演瓦尔特那个演员现在怎么样,还活着吗?”

“巴塔吗?”他答道:“还活着。七十多岁了,还活蹦乱跳的。前不久做过手术,好像是架桥,听说挺成功。”

“希望像他炸桥一样成功!”我们相视一笑。

今儿一天,我时不时就不由自主地吹起口哨,一位同事听出来,说是电影《桥》中“啊,朋友,再见!”那欢快的旋律。

2010年2月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0 00: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廖教的短文有趣. 英文口译真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0 15: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乘公车之二——油炸和爆炸, 想了一下才明白标题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09: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云天,把我的记忆都激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1 11: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还有“阿尔巴尼亚电影颠颠倒倒”。和印度人说《流浪者》,人家说他爷爷一定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1 21: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康这篇让我想起了很多难忘的好电影。

别说,南斯拉夫还真是有不少的好电影。:)

那时候对《宁死不屈》里面的两个女孩子佩服不已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20 02:02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