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95|回复: 8

手书   芳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3 02: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这个什麽都是用电脑的时代里,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坚持著用笔, 一笔一划地写字,更别说跟家人的联繫了,有电话,有视讯,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在眼前, 那样的直接, 那样的真实。 可是有一天当家人不在了,我想更深刻的感觉,是来自泛黄纸上的字迹和字里行里含著的感情,绝不是表面的言语可以比拟的。

岁末时节,趁著放假,在家里整理著几箱旧东西,年纪越大,难以割捨的东西就越来愈多,每每需要一个理性的第三者来帮着理东西。 那天打开一个纸箱子时,看到一本书里夹著几封信,很快地看到了母亲熟悉的字迹,忍不住把信从信封里拿出来,看著那有著蓝白红叁色相间的信封边缘, 一种亲切油然而生, 那是某个年代里典型的航空信封。 左上角,母亲认真地写着 一行地址 “中国民国台湾省台北县。。。”  下面是她的名字,右上角有一张灯塔的邮票,上面写著“来吉屿灯塔”,第一次仔细地看著这个岛屿的名字, 甚至不知道来吉屿在哪里。 我屏住呼吸几近谨慎地打开信纸,似乎深怕触动著什麽,打开後眼前是一张一千字的稿纸,母亲一个字一个字地填满了那些绿色线条的方格里,把没有格子的背面也填满了。

虽然是给我的信,在抬头上, 她还是写了我和外子的名字,“今天早上叁点多钟,忽然听到你叫“妈妈,妈妈”的声音,惊醒後才想起你远在美国, 起来心跳如打鼓,是不是你预产期快到了,举目无亲想妈妈来梦中,所以心中一直唤著我? 母女连心, 我是否也因著你的预产期接近而担心你起了幻想?半夜里起来静坐,为我的心肝宝贝能顺利平安生下孩子向菩萨祷告。。。。” 读到这里,我已经泪眼朦胧,很快地翻到信的背面,日期是四月八日, 正是老二出生的那个月。女儿出生时的确有个小意外, 当时在产床上的我并不知道, 只是奇怪一下进来七八个医护人员,後来外子才告诉我,因为女儿脐带绕颈,本来打算等著剪脐带的他也一下不知所措,医护人员进来个个脸色凝重,七手八脚的把女儿绕在脖子上的脐带剪开,女儿才弱弱地哭出声来。 现在想来, 母亲当时的梦境是有来由的。

除了担心我的生产,要我小心, 要外子别让我单独在家以外,还一再提醒要坐好月子,免得留下日後的病灶等等。末了母亲只平淡地述说著她在参加一次寺里的超度法会中,心脏病突发昏倒的意外,幸好当时在寺里及时送医,才抢救回来,否则当时独居的母亲,若在家里昏倒, 後果真不堪设想。时隔多年,我几乎不记得这件事了,当时叁个哥哥都分别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只有週末或假日才回去看她,无法想像体弱的母亲一个人是怎麽度过父亲离世后的日子。

把信折好放回信封里, 拿起另一封邮简, 就是一张信纸折起来後把封口处封好, 本身也是一个信封。邮简上印著台湾的手绘灯笼邮票, 背面是新盖好不久的台湾歌剧院。 邮戳的日期距离另一封信有一年,母亲的笔迹明显的潦草而歪斜, 母亲连三分之一张信纸都没写完,只是匆匆几句谢谢我们寄给她的母亲节礼物,誇两个孩子可爱,提及即将安排的手术,要我要好好照顾自己,好好把孩子带大,几个哥哥嫂嫂会照顾她,千万不要担心。末了为自己潦草的字迹抱歉,要我们别介意,最後三个字“妈手书”更是歪歪斜斜地,似乎尽了最後的力气写的。

我清楚记得那是有次回去看她时, 她说常要给我寄信时找不到信封邮票, 於是我去邮局买了一沓邮简, 把美国家里的地址贴纸贴上, 然後很得意地跟她说以後只要她想我了,就可以随手写, 写完交给邮差就可以了。 那时,从来不知道母亲对我这唯一的女儿的思念是沉重的,也以为母亲总会在那里等我回家。 直到有一年我一个人带老大老二回家看她,回美国时,她看我两手推著儿子,背上背著快满一岁的女儿,进海关前,衝口说了一句“妞妞长大後,别让她嫁的太远,想女儿是很苦的!” 我听了心头一紧,才知道原来母亲对我的思念,对她而言是难以负荷的沉重。 我当时只轻轻地“嗯”了一声,没敢放慢脚步,没敢让眼泪流下来。 那是母亲最後一次送我上飞机, 没多久以後,她的日子是在病床和轮椅上度过的。

转眼母亲过世也快十四个年头了, 原以为早已可以坦然地面对她的不在,可以面对生命里无可抗拒的死别,待再次看到母亲的笔迹,才知道很多生命的伤痛是永远在那里的,不疼,只是因为藏在记忆的底层,偶尔地,哪怕只是不经意地轻轻一碰,那痛,依旧痛~彻~心~扉~!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3 15: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着读着,眼睛就开始发酸,屏幕也渐渐模糊了,家母当年的字迹,又浮现在眼前……

只是科技发展到了今天,大概只有在信用卡签字的时候才会用到笔,到了无现金刷手机时代大概连这个都免了,我们的后代还会写字么?我现在好多字在用笔写的时候,就得想了又想。

我们今天人际间的交流完全碎片化了,先是有电邮,还算好,跟过去的信差不多,只是多少不知道存在了什么地方。后来又有了短信,然后又有了微信,结果就是连句子都不完整了,更别说思想思路的表达了。

一直在听绿山教授(Prof Greenberg)的讲座,有些是介绍大作曲家的生平,对当年他们的生活的了解,好多是通过他们留下的书信得到的信息。碰到勃拉姆斯那样,在晚年把自己过去的书信手稿都销毁了,就让我们今天非常困惑了。不知道我们的后人,能凭什么来了解我们今天的生活思想。《傅雷家书》那样的作品,大概以后也看不到了。

但是很少有机会再去写大篇的书信,只能在出门的时候,给孩子们寄一张明信片,当然用中文写,尽管她们不会读。只是给她们留个纪念,希望今后的某一天吧,她们能读懂明信片上的内容,也读懂我写明信片的苦心。

又想起小时在家,家母叫我给姨妈们写信。家母口述,我写。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家母家教的一部分,在教我怎么写信。现在的孩子,还会写信么?我的意思是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01: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anghua 于 2018-3-4 02:26 AM 编辑
漫人 发表于 2018-3-3 04:48 PM
读着读着,眼睛就开始发酸,屏幕也渐渐模糊了,家母当年的字迹,又浮现在眼前……

只是科技发展到了今天, ...


握握手!
當年也是爸爸一字一句念著, 讓我寫信給香港的姑媽, 那是他和大陸家人聯繫的橋樑。。。而我就扮演那個重要的角色! 一筆一畫, 是一份深情!想來我們都是幸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4 11: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芳华,

读着这篇小文,我的眼睛湿润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想起这次离家,妈妈抱着我说这可能是最后一面了。我的心里是那样的不舍,真想辞掉工作,在家里好好陪他们最后一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20: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星光 发表于 2018-3-4 12:00 PM
芳华,

读着这篇小文,我的眼睛湿润了。

是啊, 對至愛親人, 是永遠都覺得在一起的時候不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5 13: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有这样几箱旧书信。去年搬家时我发誓要打开每个准备搬走的箱子,把里面的东西都看一遍,以便把不需要的东西趁搬家下决心扔掉。但打开这几箱东西时,没敢仔细打开看。我还有一箱录音磁带,是当年父母刚出国时,因为打长途电话太贵,写信又写不了多少东西,隔一段时间就录一盘录音带,托回国探亲的留学生带给我们。我们收到录音带后,也会录一盘托同样的人带给他们。这些录音带很多年没听了,去年搬家时翻出来,我忍不住听了一盘(幸好家里还有一台能放这样老实录音带的机子),只听了几分钟,就听不下去了,还是原样封好把这些箱子搬过来了。不知什么时候自己能有勇气再看这些书信,听这些录音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5 17: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家太早,和父母没有多少交集,想到的都是些伤心难过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6 00: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月风 发表于 2018-3-5 02:37 PM
我也有这样几箱旧书信。去年搬家时我发誓要打开每个准备搬走的箱子,把里面的东西都看一遍,以便把不需要的 ...

是啊, 记得从前的室友当时来美国是, 女儿才两岁多, 每次收到录音带时, 就迫不及待地放着听, 因为怕打扰我们, 她带着耳机听, 偶尔听她“ 誒, 诶 ”, 问了才知道女儿在录音带里叫‘ 妈妈“ !  几年后女儿来了, 她最开心的就是可以亲自为她做饭。

所以那是属于你们那一个年代的宝贝!
偶尔拿出来听听, 一次听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6 00: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fancao 发表于 2018-3-5 06:59 PM
离家太早,和父母没有多少交集,想到的都是些伤心难过的事情

那就为你的孩子创造些甜蜜的记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19 07:54 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