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桃熟流丹 于 2009-4-15 01:28 AM 编辑
1
七律•南京 2007-6-28
开疆辟土始陶朱,虎踞龙蟠古帝都。十里秦淮生苦乐,万年扬子伴赢输。
吴宫花草香如故,晋代衣冠丘已无。自古金陵多毓秀,皆因江水洗贤愚。
2
七律•南京中山陵 2007-6-27
潇潇细雨涤凡尘,苍翠盈眸倍觉新。雾霭蒙蒙缘浩气,松涛阵阵慰精神。
钟山有幸埋忠骨,华夏何时忘巨人。仰首登高唯悄步,恐惊长睡此尊身。
3
七律•南京总统府 2007-7-14
钟山脚下留陈迹,总统府中生将王。黑雾曾经迷此地,红旗终究映楼墙。
斑斑蚀柱沧桑现,隐隐空堂世事藏。大泽龙蛇俱已往,长江滚滚向东方。
【附】:
坐落在南京市长江路292 号。明初这里是汉王府,汉王名朱高煦,因之花园又称“煦园”。清代为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攻占金陵后,把这里做为天朝宫殿。1912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也曾在此办公。蒋介石在抗战前后长达14年内以此为国民政府,因之称总统府。现在是江苏省政协所在地。
4
七律•雨中凭吊雨花台烈士陵园(上平五微韵) 2007-10-7
雨花台畔泪花飞,仰首徐徐上翠微。细雨难浇飘杵罪,愁心不减劲松辉。
神州恨洒天同哭,大地冤沉石共绯。远望青山低语诉,忠魂常伴白云归。
5
七律•12月13日闻全城警笛 2007-12-13
(谨以此诗祭奠南京大屠杀中遇害的30万南京同胞)
上苍有泪雨霏霏,笛警全城万籁稀。哀动霜天惊落叶,心悲祭日暗冬辉。
滔滔江去血腥远,飒飒风随祷告飞。三十万人魂所聚,衔冤含恨欲何依?
【注】: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坐落在南京江东门,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葬地。每年12月13日南京市都拉响全市警报。
6
七律•南唐二陵 2007-7-8
李氏南唐迹可寻,金陵城外木森森。天开碧野飞人语,地近秦淮醉鸟音。
三代奢华成故国,一廊词赋慰忧心。全身屈膝安长久?徒让游人泪满襟。
7
七律•梅园新村 (新韵) 2007-7-10
幽香默默漫梅园,隐隐城东万绿间。近看铜身生肃穆,远忘尘事静喧阗。
百年院落名遐迩,一代伟人动地天。我与时光同渐老,恩来仍旧自翩翩。
【注】
梅园新村:位于长江路东端,汉府街偏北。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周恩来同志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曾在这里同美蒋反动派,进行了十个月零四天的针锋相对的斗争,出色地完成了毛主席、党中央委托的光荣使命。
8
七律•莫愁湖 2007-7-3
自古横塘留胜迹,石头城外倚江风。红花翠盖香湖面,卢女芳姿立水中。
粉黛河山烟雨事,王侯霸业局棋功。六朝人物随潮去,滚滚东流今古同。
9
七律•阅江楼 2007-7-6
金陵城北秀卢龙,滚滚长江泻向东。昔日青山闻号角,如今高塔阅江风。
天低树矮一城小,风劲云闲两眼空。鸟瞰神州生啸意,狮岭雄观对苍穹。
【注】:
狮子山原名卢龙山,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是南京的西北门户。狮子山高78米,周长2公里,登其巅北可览长江,南可瞰金陵胜景,在乾隆金陵四十八景卷中,有“狮岭雄观”之美誉。
10
七律•渡江胜利纪念碑 2007-7-4
挹江门外天开处,谁刺云霄欲破空。碑似巨帆思击浪,诗如椽笔起飞龙。
浮雕有字存青史,岁月无言纪大功。岁月依稀临甲子,钟山风雨总相从。
【注】:
渡江胜利纪念碑位于挹江门外热河路广场中心,远远望去,整座纪念碑如同一艘乘风破浪的战舰。碑座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渡江胜利纪念碑”,背面镌刻毛泽东手迹《七律•人民解放军占南京》。碑建成于1979年4月. 1949年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大军南下,同年四月突破千里江防,横渡长江于4月23日解放南京.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功绩,纪念在渡江战役中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9年筹建渡江胜利纪念碑,并于下关热河路广场竖立奠基碑.1979年4月23日,渡江胜利纪念碑正式落成. 渡江胜利纪念碑呈双帆船形,碑座为紫绛色船体,白色双帆正中悬挂一枚直径2.5米,重约400公斤的铜质渡江纪念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