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小站 2.0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天涯小站 2.0 首页 拾萃 科技网络 查看内容

炉匠:个人的记忆的特征

2013-10-6 08:29 AM| 发布者: 星光| 查看: 816| 评论: 39|原作者: 炉匠

摘要:    人的记忆是个很不靠谱的事。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让一群被试者在屋子里开会,其间突然一群人冲进屋,打了一场枪战。之后警察进来,让每个人分别描述所见。但实际上这只是个实验,那群人都是演员,发生的枪战 ...
   人的记忆是个很不靠谱的事。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让一群被试者在屋子里开会,其间突然一群人冲进屋,打了一场枪战。之后警察进来,让每个人分别描述所见。但实际上这只是个实验,那群人都是演员,发生的枪战是按一个剧本精确的表演。这样目击者的描述就可以和实际事件有个精确的对比。这个实验发现目击者的描述与实际发生的事差别很大,而且警方从多个目击者的叙述中做出的结论(即所谓证据链)也可以和事实差别很大,而且时间越久,差别越大,目击者之间的交流越多,和事实的差距也越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呢?现代神经科学发现,人的所谓长期记忆并不是像计算机硬盘那样被一次写成,永远不改的。实际上记住的东西是不断地被回忆出来,加深印象后再存回去。这样每次存取就会有一定的改变,尤其是几个当事人谈论的时候更会互相影响,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
  最近我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我在回忆我住在上海亲戚家的时候,写了一件印象及其深刻的事:
"早上很早就被弄堂里倒马桶,刷马桶的声音吵醒,那刷马桶的工具由一大把细竹片绑成, 看着像一把两尺长的大号炊帚.刷起来是清脆而有节奏的啪啪声.在晨曦中格外响亮. 待我起床下楼,马桶们早已刷的干干净净,排成一排在弄堂里晒太阳. 细看每个马桶都做工讲究,上面被上海人的细皮嫩肉磨得锃亮,好像一件件精致的红木古董."

 可是我的上海亲戚和熟悉上海的人都指出,实际上我住的那个地方一直是有抽水马桶的,早上倒马桶的事情并不存在。可是对于我来说,几乎一闭眼就能听到那收粪车人的吆喝和木板敲击的声音,听到刷马桶清脆而有节奏的声音以及看到那些刷干净的马桶。我的亲戚说这些细节都是对的,但那应该是发生在上海其他没有下水的弄堂里。可我觉得我只在上海一个住过很短的时间,记忆不会错的。
  现代医学可以利用人类记忆的这个特点治疗一些顽症,如创伤后心理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这种病人在战争中经历了极端恐怖的事件,比如看着身边战友被子弹打中,鲜血喷涌而死。这个经历一般印象极深且不断地被回忆而加深印象。对病人最有害的是回忆此事件时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肾上腺素分泌等。随着印象不断加深生理反应也会不断增强,最后一点声响比如旁边人拍一下手就会引起极端的生理反应如血压爆棚,心肌梗死等。这个病以前几乎没治,而患者也时刻生活在恐惧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被吓死。
  与恐怖经验相联系的极端生理反应实际上也是记忆的一部分,但这部分是联系到大脑底部的一个叫杏仁核 (amygdala)的结构,由后者联通下丘脑(hypothalamus)并激发身体的紧急反应系统。
杏仁核

  在治疗PTSD的时候,医生让患者在半麻醉状态下引发恐怖经历,比如看激烈战争电影。麻醉能有效地阻断脑中的长程联系,这样虽然恐怖经验可以被唤起,但却不能兴奋杏仁核,造成极端生理反应。如此每次治疗把恐怖经验唤起在重新写回去,但记忆的一部分,即极端生理反应却没有被唤起也没有被写回去。这样二者就逐渐脱节,PTSD 的症状就逐渐消失了。

  把人类记忆的一部分除去也是政治家常用的洗脑手段,如用反复宣传的办法使人们接受某种观念而失去对他们罪恶的记忆,也即谎言重复千遍变成了真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3-10-9 09:28 AM
炉匠: 也许是在苏州住过一晚?
如果是同一时期的事,基本上可以定案了。

容易确认,上海和苏州都是第一次去吧?
引用 2013-10-9 09:22 AM
记得我上大学时,寒假到我妈妈的同事在上海的妈妈家住过一阵。他们家的马桶就在家里一个偏僻的角落。和他们并不那么熟,记得有好几天我在他们家解决不了问题,那个难受和尴尬。
引用 2013-10-9 02:58 AM
我也同意记忆不靠谱的说法。
引用 2013-10-8 10:51 PM
野野蜂: 那马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怎么个漂亮法?
这个真的用语言无法说的很准确的,我看到同学家,一间屋睡觉吃饭拉屎,那个马桶在一个墙角用布帘拉上就使用啦。
引用 2013-10-8 10:47 PM
昨天就看了你的上海杂记,那个地段应该是上海上只角的,就是以前一般应该有抽水马桶的,但我不敢断定,也没敢说,我一直住在下只角,倒是看到倒马桶的景象,原来还是你的记忆出差啦
引用 2013-10-8 09:50 PM
SevenStar: 炉匠这个例子震得咱目瞪口呆,没法相信呀。一定要找出个合乎裸鸡的解释来!
也许是在苏州住过一晚?
引用 2013-10-8 09:20 PM
念小学一二年级时,那时还是旧校舍,厕所很“恐怖”。。。 但现在偶尔做梦还会梦到进那样的厕所。。。。啊~~! 应该也给“刷新" 一下!
引用 2013-10-8 08:42 PM
你在北京没见过马桶吧?在其他城市呢?能不能先确认马桶只能是在上海见过?
引用 2013-10-8 08:42 PM
炉匠这个例子震得咱目瞪口呆,没法相信呀。一定要找出个合乎裸鸡的解释来!
引用 2013-10-8 08:37 PM
http://smallstation.net/home.php?mod=space&uid=42&do=blog&id=8538
突然想起来这条线上有好多讲小孩子记事的帖子。
引用 2013-10-8 08:34 PM
记忆在每次回味的过程中刷新,想象的成分越来越大。
引用 2013-10-8 07:27 PM
炉匠: 当然是我有问题,人家在哪生活几十年没用过马桶. 说我的记忆是别处来的.
我学过证据学法医和刑事侦查什么的。。。也读过不少相关的书,有关记忆不靠谱的案例也读到过不少~

想来,当侦探啊法医啊。。。什么的,也是很有趣!
引用 2013-10-7 08:15 AM
炉匠: 小马哥没见过被细皮嫩肉磨亮的马桶? 看看很容易出柜的.
到底是研究脑神经的,想象力忒丰富,连细砂和粗砂磨出来的都分得清。。。
引用 2013-10-7 01:05 AM
野野蜂: 那马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怎么个漂亮法?
有的马桶做工非常精致,非常漂亮,也很讲究,有的还给装在一只红油漆的木箱里,不明白的以为就是一个木箱呢。过去嫁姑娘,马桶一定是陪嫁的。
引用 2013-10-7 01:01 AM
你的“马桶记忆”也让我想到了马桶。前些年好像失忆,忘记了这东西的存在。
引用 2013-10-7 12:09 AM
bailuzz: 真是卖什么吆喝什么,一个跟马桶有关的记忆也能整出一篇科普来,那叫什么来着,“炉火纯青”。
三句话不离本行,第一句,马桶,第二句记忆,第三句,神经系统.
引用 2013-10-7 12:02 AM
野野蜂: 那马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怎么个漂亮法?
引用 2013-10-6 11:53 PM
马骝: 我在上海念书头两年的宿舍周围是所谓的棚户区,每天一大早都能听到刷马桶的声音。而漂漂亮亮的崭新马桶则是参观班上老三届同学的结婚新房时看到的,印象特别深刻 ...
小马哥没见过被细皮嫩肉磨亮的马桶? 看看很容易出柜的.
引用 2013-10-6 11:51 PM
红豆: 写得太好了,正好这几天我正好为几个脑神经概念纠结呢    
那你说,你的刷马桶记忆是哪里得来的呢 在街上看到的还是网上读到的呢   ...
豆妹也搞神经拉?
引用 2013-10-6 11:50 PM
blue: 没搞清楚,到底是你的记忆有问题,还是你亲戚的记忆有问题?
当然是我有问题,人家在哪生活几十年没用过马桶. 说我的记忆是别处来的.

查看全部评论(39)

手机版|天涯小站

GMT-5, 2025-11-8 10:08 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